以“绿电”制“绿氢” 国内最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置成功投产

    点击量:10196

本报讯(记者 赵振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晓静 通讯员 杨静丽)12月25日,国内最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置暨中国石化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在濮阳市中原油田成功投产。该项目以“绿电”制“绿氢”,每日可生产1.12吨纯度为99.9995%的“绿氢”。

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系统是该项目的核心设备。“它利用纯水作为原料,在电解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品,具有较高的电流密度和安全性,制氢效率更高。”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经理梁建伟说。

该项目采用的质子膜电解水制氢工艺,更是现阶段与风电、光电耦合度最好的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绿电”固有间歇性、随机性与波动性的特点,而该工艺对电的波动与否没有过多要求,应对电力系统可做到分钟级启动、秒级响应。

据悉,该项目配套建设年发电量共2500余万千瓦时的3.66兆瓦光伏电站、9兆瓦风电工程,目前光伏配套工程已同步并网发电,为该项目的投产提供绿色动能。

“以此项目为契机,我们将围绕氢气制氢技术、氢气储运技术、氢能利用技术、储氢安全及氢能标准体系建设等领域开展研究。特别是在推进绿氢商业化生产及应用中,探索并建立起相关标准体系,在绿氢生产上掌握更多‘话语权’。”中原油田油气加工服务中心党委书记魏忠昕说。

近年来,中国石化大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将氢能作为新能源核心业务来推进发展。中国石化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已被纳入中国石化氢能技术重大科技项目课题,是中国石化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原油田绿氢产业发展的“桥头堡”。

以该项目为起点,中原油田将强力推进新产业“倍速升级”,积极融入郑汴洛濮氢能走廊产业布局,加强消纳市场的开发。预计未来5年内,中原油田将建成年产能4500吨的中国石化豫北地区“绿氢”供应中心,为构建“化石能源+绿色能源”双轮驱动发展新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网-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邹波被任命为驻马店市中级人民法院代理院长

下一篇:“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和他的传人们(之二)发扬樊粹庭精神 努力打造优秀剧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