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龙余:中国的印度学发展前程似锦

    点击量:23655

郁龙余教授与印度文化关系理事会主席琼德洛先生

(记者 杨伟明 汪萃杨):11月,“2016世界印度学家大会”在深圳举行。这是继2015年11月在新德里召开的世界印度学家大会之后第二次世界印度学家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印度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印度学在中国、印度文学和语法、印度学在世界各国、佛教和世界问题以及印度学和中印文化交流问题进行发言和交流。

深圳大学印度研究中心郁龙余教授是此次大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提到组织这次印度学家大会的意义,郁龙余教授说:“各种各样的涉外学问,印度学在中国来讲是最古老的,最有基础的。从法显开始,他之前就有很多学者开始研究了,一直到玄奘、义净,一直到现在。一直有很多人在研究印度。古代称为佛学,后来称为梵学,现在引进的名词叫印度学。这个概念在不断延伸和扩展。中国的印度学研究这么深厚的积淀,应该有一个机会展示一下。”

此次印度学家大会的参会者有一百多人,规模超过了第一次在印度总统府举办的首届印大会。说起这次参会的印度学家们,郁龙余教授充满了敬佩之情。他说,这次很多参会学者都让他非常感动。比如,法国的印度学家鲍思岱先生,他曾是法国戴高乐将军的部下,二战期间去美国参加了太平洋战争。2015年9月作为二战老兵受到中国习近平主席授勋。同时他又是印度文化执着的研究者。

战后,鲍思岱先生在印度成立了制药公司。办厂获得的利润他拿来资助印度的医疗、卫生事业,拿来研究印度的文化,并成立了法国东方艺术博物馆ASIATICA,建立了印度文化艺术研究所。去年印度政府颁给他“莲花奖”。他今年90岁了,身体也不是特别好,但是他坚持来参会。还有智利学者塞尔吉奥博士,他用1天时间从智利坐飞机到美国,再用1天时间从美国坐飞机到香港,再到深圳来开会,非常不容易。还有德国学者欧斯卡教授,他是德国乃至欧洲最资深的印度学家之一,获得过欧洲三个最著名的院士称号,水平非常高,这是第一次来中国参加印度学家大会,借此机会他还会去济南等地讲学。

郁龙余教授说,印度学家大会就像是一个窗口一样,让世界的印度学家了解中国,也让中国的学者获得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促进双方的理解和友谊:“我们国家和国家的关系,民族和民族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关系最高级的形态就是心灵的关系,文化的关系。”

郁龙余教授说,这次的大会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大会,更是中印友谊拓展的平台。很多参会专家身上都承载了中印友好交流的历史。比如,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的主席罗盖什·琼德洛先生。他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汉学家,1955年他来中国访问,受到周恩来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以及当时敦煌研究院的院长常书鸿先生的接待,而且送给他大量珍贵的书籍,共有135箱。他们到印度拿出5箱进行展览,整个展厅就都摆满了。这些美好的记忆都体现在琼德洛教授最近出的一本书里,叫《印度与中国》,里面有周总理接待他的父亲和姐姐的照片。郁教授还特别提到之前曾到深圳大学访学的舒明经教授。她这次参会不仅自己来了,也把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也带来了。这说明她对中印友好、对印度学研究、对中国学研究充满了感情。

作为深圳印度学研究的开创者的郁龙余教授,三十多年来为中印文化交流做了很多工作。他先后编著出版了《中印文学关系源流》《中国印度文学比较》《中国印度文学比较论文选》《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中国印度诗学比较》等20多部著作,在国内外期刊、媒体上发表了80多篇论文,印度语译著30万字。他还做了很多关于泰戈尔研究和推广的工作。对于泰戈尔在中印交往方面的作用,郁龙余教授说:“泰戈尔是个永恒的话题,永远要做下去的。中国和印度之间关系有四根永远不会断的纽带,泰戈尔是其中一根。我们要把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发挥好。”

郁龙余教授和董友忱教授一起编著了《泰戈尔作品鉴赏辞典》,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欢。2008年11月,郁教授主持筹建的深圳大学谭云山中印友谊馆正式开馆,其中有大量关于泰戈尔诗集、图片。2011年他还主持举办了泰戈尔绘画作品展,共展出泰戈尔高仿真绘画作品45幅,以及泰戈尔一生在国外进行文化旅行的照片。郁龙余老师还和北京大学魏丽明老师一起,组织了两次《泰戈尔在我心中》全国征文比赛,在全国的青年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郁老师认为,泰戈尔的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说:“泰戈尔研究目前面临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为以董友忱教授为主编的《泰戈尔作品全集》已经翻译出版了,又为我们新一轮泰戈尔研究提供了相对来说最权威、最美的中文译本。有了这么一个基础,肯定又有一批新的研究成果出现。”

郁龙余教授认为,中国的印度学研究是整个印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学者在研究中印关系、中印经济等一些热门话题外,也要把“长线”研究做扎实。只有“长线”研究做好了,讲话才能让人相信,才有说服力。郁龙余说:“我希望,研究经济问题、关系问题的这些同志,还是要认真扎实地把印度的文化、历史、宗教、风俗等方面的问题有深刻的研究。把这些问题研究好了再来看印度的政治、经济以及中印关系等现实问题,会看的比较深刻。”

郁教授说,他非常高兴此次印度学家大会吸引了很多年轻的中国学者参会,他们是中国印度学研究的希望所在,中国的印度学发展前程似锦!郁教授还打算组织一批学者挑选和翻译一些印度的经典著作并在中国出版,将中印友好交流的工作一直做下去。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 / 王涛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国内最大运煤专线重点隧道提前15天贯通

下一篇:央媒观豫 | 河南:大美湿地 润泽中原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