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守护”到“活化” 驻马店“十四五”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

    点击量:1739

全媒体记者 张静

“十四五”时期,驻马店以“赓续文脉、绽放光彩”为导向,扎实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让传奇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实现文化遗产从“静态保护”到“活态传承”的跨越。

“十四五”以来,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统筹推动全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系统调查272处新石器至商周遗址,完成《驻马店市夏文化考古调查汇编》及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其中一项获评省级优秀;史前环壕、冶铁遗址等关键发现填补了区域文明起源研究空白,发掘的西平丁寨商周墓地入选“河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实现驻马店市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为持续强化文物保护管理能力,先后争取上级资金4946万元,累计实施文物保护项目32个,新增省级以上文保单位9处,全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18处、省级88处;顺利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性工作,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3746处。全面实施“考古前置”,配合基建活动累计完成考古勘探面积734万平方米,有效保障了文物安全。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增至14家,新增4家备案馆及4家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多个展览和讲解员在省级评选中获奖,“蔡国六百年”专题展入选2025年度国家文物局20个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15处不可移动文物、140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列入省级名录,2个单位被命名为省协同研究基地。

为健全非遗保护体系,驻马店市组织成立了市级非遗保护协会,推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推动国家级非遗“打铁花”走向全国,成为现象级文旅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于2025年央视春晚的精彩表演展现了非遗魅力。推动“非遗进景区”“非遗市集”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促进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推动麦草画、小磨香油、蔡州酒、王守义十三香、余氏钩编等各级非遗项目开发文旅商品,形成一批畅销国内外的特色“伴手礼”,实现了保护传承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文化遗产是城市的“根”与“魂”,“十四五”的耕耘已让驻马店的文脉之花灼灼其华。下一个五年,全市上下将始终紧握传承的“接力棒”,在保护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盘古文化、驿站文化等宝贵遗产跨越时空、走进生活,成为滋养城市发展、凝聚群众精神的强大力量。(编辑 詹云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从“生态美”到“百姓富” 驻马店“十四五”乡村旅游亮点纷呈

下一篇:从“有”到“优”再到“暖” 驻马店“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交出惠民“答卷”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