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10486
央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记者黄玉玲)近日,京津冀、山东等地出现了暖热天气。3日,中国气象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发布会上回应,大部地区入冬时间较常年偏晚,部分地区偏晚超过5天。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黄玉玲 摄)
预计11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10月,全国平均气温12.2℃,较常年同期偏高1.6℃,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或接近常年同期,其中,东北地区大部及山东大部、内蒙古大部、新疆大部等地偏高2~4℃。内蒙古、新疆、天津和辽宁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有140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10月历史极值。
贾小龙表示,预计11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其中内蒙古西部、华北西南部、黄淮西北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大部偏高1~2℃;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新疆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5~1℃。预计影响我国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有5次,出现的时间和强度分别是:上旬前期为中等、上旬后期为弱、中旬前期为中等、中旬后期为弱、下旬后期为弱。
“今年秋季以来,我国北方气温异常偏高,虽然东北大部、华北西北部、西北大部等地已经入冬,但上述大部地区入冬时间较常年偏晚,部分地区偏晚超过5天。入冬偏晚可能会造成影响。”贾小龙说。
暖热天气或将不利于来年春耕春播
入冬偏晚会造成哪些影响呢?贾小龙解释,首先是对农业的影响。暖热天气可能导致土壤墒情偏低,影响农作物出苗和生长,不利于来年春耕春播;入冬推迟可能影响农作物生长季节和周期,不利于农业生产计划和产量;暖热气候导致农作物生长过旺且利于病虫害越冬和繁殖,严冬雨雪灾害和来年病虫害风险增大。
其次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暖热天气可能会引发物候的“生态失衡”。例如,一些植物物种可能会在不适宜的时间内开花或结果,动物的繁殖和迁徙行为也可能会受到影响,以及对水资源的影响。暖热天气可能会使得来年春季融雪径流量减少进而引发干旱,造成水资源紧缺问题。降水量减少或降雪延迟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供水困难,这可能对农业灌溉、城市供水等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关于11月气象服务提示建议,贾小龙提醒,要防范降水带来的低温雨雪灾害。东北、新疆北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发生阶段性低温雨雪灾害风险较高。建议交通、能源和电力部门做好低温雨雪灾害风险预案,相关地区和部门建议加强公路、铁路、机场和城市交通的疏导和应急管理。
此外,还要注意防范西南地区的气象干旱风险。西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建议加强干旱风险应对及林间用火管理,以有效防范干旱—森林火灾灾害链风险。京津冀和汾渭平原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污染天气将影响当地生产生活和交通运输,建议环保部门做好污染源防控部署。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央广网客户端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