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13845
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从12日起,《人民日报》九度刊发署名仲音文章:《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算大账 看优势》《抓落实 增信心》《守土有责 守土尽责》《不动摇 不走样》《科学精准 扎实推进》,指出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更不是“躺平”,越是吃劲关头越要咬紧牙关,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人民日报仲音: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疫情尚未远去,大考仍在继续。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必须清醒看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正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对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信心和耐心,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人民生活才能平平安安,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平稳健康。当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
人民日报仲音: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事关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是比天还大的事,就必须全力以赴做好、不折不扣落实。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我们一定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筑起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坚实屏障。
人民日报仲音: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超6.3亿例,死亡病例超658万例。当前,疫情仍然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我国仍然面临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扩散的双重风险。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国本土疫情发生的频次明显增多,疫情波及的地区和范围比较广,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断加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复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在疫情这场大战大考面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放松,决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人民日报仲音: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
实施动态清零政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的性质宗旨出发、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的,坚持动态清零是14亿多人口大国当前务必守住的疫情防控底线。越是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形势复杂,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只有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牢牢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才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们有决心有能力也有信心有实力落实好“动态清零”总方针,直至抗击疫情取得最后胜利。
人民日报仲音:算大账、看优势,我国防疫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
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判断疫情防控成效的首要标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了近三年,几乎每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从发病率和病亡率两个指标看,中国人受到疫情的影响是全球最小的。正因为始终坚持动态清零,我们才保证了极低的发病率和病亡率,让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这无可辩驳地证明,坚持动态清零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践行。
抗疫斗争,要算眼前账,更要算长远账。从短期看,以快制快处置突发疫情,严防外溢扩散和规模性反弹,难免会对发展造成一定的暂时影响,但放眼长远,换来的将是更健康持久的发展。实践充分表明,坚持动态清零,绝不是发展的阻力,而是发展的助力。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
人民日报仲音:抓落实,增信心
经过研究论证,对第九版防控方案的部分措施进行完善,形成了二十条优化措施。这是基于对病毒变异和传播规律的把握和近3年来各地防控经验的总结,是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符合我国国情、更加科学精准的举措,不是放松放开,更不是“躺平”。除了二十条优化措施,其他各项措施仍然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执行。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认真抓好各项防控措施落实。
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攻坚战,最可贵的是信心,最需要的是斗志。抗疫斗争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是实力的较量,更是意志力的比拼。既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也要有“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人民日报仲音:守土有责 守土尽责
做到守土有责,必须强化责任担当。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一项艰巨繁重又需要持久坚持的工作,决不能不担当、不作为、不愿负责、畏首畏尾,决不能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情况弄不清、工作没思路,决不能敷衍应付、作风飘浮,工作抓而不细、抓而不实。
做到守土尽责,必须增强斗争本领。落实好二十条优化措施,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防控工作要科学精准、扎实推进,既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也要防止以优化措施为名放松防控要求,不折不扣把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疫情防控是一场大战大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继续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
人民日报仲音:不动摇、不走样
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二十条优化措施,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不动摇、不走样,采取更为坚决、果断措施攻坚,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一项艰巨繁重又需要持久坚持的工作,难在复杂,难在艰巨,难在反复。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越是吃劲关头越要咬紧牙关。
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会胜利,坚持定能胜利。
人民日报仲音:科学精准 扎实推进
扎实推进二十条优化措施,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我们既要坚决整治“层层加码”“一刀切”等问题,切实防止“一封了之”,也要警惕以优化措施为名放松防控要求,切实防止“一放了之”。二十条优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不折不扣落实好,更科学、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到实处,该取消的也坚决取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提高防控效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要切实落实“四早”要求,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决不能松懈松劲,决不能麻痹大意。要不断总结以往疫情处置的实践经验,探索创新做好疫情快速处置工作。科学精准、扎实推进疫情防控优化措施,才能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news.cctv.com/2022/11/20/ARTIDkcp3V8OQxuk5yzCAVlD221120.shtml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22年11月14日至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赴泰国曼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行程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王毅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踏上新征程,习近平主席启动举世瞩目的东南亚之行。6天5夜里,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30多场活动,既运筹多边外交,又引领双边关系;既密切大国互动,又深化南南合作;既阐释中国之治,又回答世界之问;既提出宏大倡议主张,又宣布务实行动举措,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习近平主席此访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大外交行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成功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价值取向和独特风格。通过此次出访,国际社会再次领略了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党大国领袖的卓越风范、天下情怀,也再次见证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习近平主席此访在多边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同各国领导人双边会谈等场合,亲力亲为,系统、深入、精辟讲述二十大的故事、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故事,唱响中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光明前景,传递中国一如既往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深化对外开放与合作的强劲信号。
习近平主席的论述增进了各方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和中国道路理念的认知认同。几乎所有同习近平主席会见的外国领导人都对中共二十大成功召开以及习近平主席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表示祝贺,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坚强领导下,中国未来一定能够继续保持繁荣稳定,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愿同中方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互利合作,共同促进全球和平发展和世界经济繁荣。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延宕反复,地缘政治形势紧张,乌克兰危机影响外溢,世界金融、经济、能源、粮食等多重危机叠加,加上个别国家公然鼓噪分裂对抗、脱钩断链,世界又一次站在十字路口,亚洲“背靠背”举行G20峰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迎来参与和推动全球治理的重要时刻。
面对全世界充满忧虑和期待的目光,习近平主席再次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为推动会议成功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体现了中国开放、进取姿态和理性、包容形象。
习近平主席从宏阔时空维度剖析人类重大挑战,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点亮全球治理的“亚洲时刻”,为时代之问提供中国答案,为国际社会带来宝贵信心。随着国际形势不断演进,中国外交理念的历史远见和时代意义将更加凸显。
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拜登在巴厘岛举行面对面会晤,是三年多来尤其是疫情以来中美元首的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G20峰会期间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一场双边活动。此次中美元首会晤明确了一个方向,就是防止中美关系脱轨失控,找到两个大国正确相处之道;确定了一个框架,就是共同探讨确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或战略性框架;启动了一个进程,就是要将两国元首重要共识落到实处,管控和稳定中美关系。
国际社会各方认为这场“峰会之峰会”时机特殊、意义重大,开启了中美“搭建桥梁”进程,有助于两国关系校准航向、重回正轨,是在元首层面为稳控关系、避免冲突采取的最重大行动,将深刻影响中美关系的走向,深刻影响国际格局的演变。
在印尼和泰国期间,习近平主席强调东盟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中方愿同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一道努力,聚焦发展和合作,推进“五大家园”建设,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印尼、中泰构建命运共同体,体现了双边关系高水平的发展,表明构建命运共同体已不仅仅是理念和口号,而是实打实的政策和行动,正在中国周边不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对中国同各国共建命运共同体产生示范效应,也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更广泛的国际力量。
在G20峰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从巴厘岛到曼谷,与会各国领导人都期盼同习近平主席面对面会晤交流。国际媒体认为,G20峰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中国的“外交派对”,习近平主席的“旋风式外交”,彰显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处于更为重要的地位。各国领导人都积极评价各自对华关系,表达愿同中方深化合作的强烈意愿。联合国高度赞赏中国坚持践行多边主义,期待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更重要作用。
习近平主席密集紧凑、富有成效的峰会外交再次证明,对话合作、互利共赢是人间正道和大势所趋,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不得人心、没有市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的发展是和平、进步力量的增长,中国是值得信任、必须合作的朋友和伙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顶端新闻
责任编辑 / 李健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 跟着习主席看世界丨续写“亚太奇迹” 习近平给出中国方案
下一篇:省委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十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