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18936
本报郑州讯(记者夏先清)近年来,河南郸城大力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充分发挥拥有15万在外从事伞业制造人员优势,积极发展壮大制伞产业,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记者走进河南省郸城县伞业产业园,在已经建成的6栋厂房里,到处能听到现代化制伞机械的嗡嗡低鸣,还有“砰砰砰”的雨伞弹开声;看到工人们正忙着把五颜六色的成品伞打包装箱。产业园在建区域内,塔吊林立,机车轰鸣,一栋栋厂房正拔地而起。
为伞骨打鸡眼、捆线、拉簧、缝伞片、骨片合成、品检……动作敏捷的熟练工每天能做1200多件。就这样,一个个村口的制伞车间把初级工序产品送到乡镇的制伞分厂,全县数十家乡镇制伞分厂经过专业化再加工,把制作好的半成品汇聚到县城的制伞龙头企业总厂合成、包装,直至装进货柜,走向世界各地。当地的伞业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县有总部、乡有工厂、村有车间、家有班组”的生产模式。
郸城制定出台了支持制伞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推行“只开一次会、只跑一次腿、只进一扇门”改革,实行“保姆式”服务和项目全程代办制等,营造审批少、流程短、效率高、服务好的营商环境,全力打响“中国伞业之乡”金字招牌。目前,该县伞业制造链条基本完备,已有1万多名从业者,每年制伞突破8000万把。
“我们坚持大中小互动发展、集群发展、融合发展的思路,力争5年内,制伞企业突破1000家,制伞龙头企业达10家以上,年产值达50亿元左右。”郸城县县长李全林说。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 / 刘洁琼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