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河南 | 春日驶向“小延安”

    点击量:16113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晓东 祁道鹏 王耀成

地处淮西要冲,扼南北交通咽喉,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驻马店四通八达,正奋力打造交通枢纽之城。

作为立体交通体系的一部分,交织纵横的高速路网,像是一条条巨龙,纵贯天中大地,串起城市乡村,为红色热土上的百姓铺就着振兴发展之路。

沿着高速看河南 | 春日驶向“小延安”

4月15日,记者从驻马店市驱车上京港澳高速,而后转新阳高速一路西行,约50分钟的车程,便抵达有着光辉革命历史的确山竹沟。

春日葱茏,草木蔓发。尽管地处伏牛山、桐柏山余脉交错盆地,如今的竹沟紧邻新阳高速,411省道也穿镇而过,无数人从各地慕名前来,在被誉为“小延安”的竹沟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沿着高速看河南 | 春日驶向“小延安”

作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重要根据地之一,1926年这里便建立党组织,点燃革命火炬。抗战时期,竹沟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竹沟地委、竹沟县委等四级机构所在地,通过举办党训班和教导队等形式,大批党、政、军干部在此培养并分配到大江南北、淮河两岸,组建新四军二师、四师、五师。

“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接力擎起奋勇抗争的革命火炬,奏响了‘不做亡国奴’的中原抗战最强音。”面对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竹沟革命纪念馆馆长鲁金亮时常讲,要承继好革命先辈开创的事业,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沿着高速看河南 | 春日驶向“小延安”

沿着红色的道路走来,如今的竹沟在乡村振兴中也展露新颜。在北京手工提琴制作行业学艺成为顶尖琴师后,近年来,一批“竹沟师傅”陆续返乡创业,正着力将竹沟打造成中国最大的手工提琴生产基地。

扎根红色热土,开创金色事业。如今,小镇集聚了122家提琴工坊,年产大提琴、小提琴、低音贝司40余万把,产值4.5亿元,制造了中国40%的提琴,中高档提琴更是占到全国80%的市场份额。

沿着高速看河南 | 春日驶向“小延安”

“原材料跟市场都在外头,但便捷的交通让山沟沟里的提琴产业连接世界,产品远销海外。”返乡创业的王金堂说,畅达的路网让乡村振兴之路琴声悠扬,要接力带动更多乡亲奔向新生活。

到提琴工坊目睹一把提琴的精巧制作,漫步竹沟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倾听一段段红色故事中的历史回声,于靓丽的村镇小居感受老区百姓生活新景……行走在春日的竹沟,历史与现实交融,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

沿着高速看河南 | 春日驶向“小延安”

“将‘红色文化’作核心,‘绿色生态’为底蕴,全力写好革命老区‘红’‘绿’文章。”确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月红说,目前全县境内新阳、息邢、京港澳三条高速贯通,许信高速也将于明年年底建成开通,让确山形成“井”字形高速路网。借力大交通,将进一步擦亮确山“红色圣地·生态家园”这一名片。

傍晚时分,踏上归程。从车窗远望竹沟,群山青翠连绵,高速公路蜿蜒伸展,产业竞相发展,这片热土上的春天尤其迷人。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钟南山:我国正全力研发针对变异毒株的新冠疫苗

下一篇:央媒观豫 | 河南:大美湿地 润泽中原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