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29585
座谈会现场 时岩 摄
人民网郑州12月11日电 (时岩)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5周年之际,12月10日,河南省水利厅公布消息:截至当天,工程5年累计引水259.83亿立方米,不仅沿线实现水甜、民安,同时沿线城市的生态环境、产业结构也得到极大改善。
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王国栋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5年来工程运行安全平稳,南水北调工程供水量、供水区域、受水人口逐步增加。截至12月10日,全线供水总量近260亿立方米,其中为河南省供水89.46亿立方米,供水范围覆盖河南省11个省辖市40个县(市)的81座水厂、引丹灌区、6座调蓄水库以及20条河流,受益人口2300万人,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15.4万亩。
京津受水区水资源变化明显。北京城区南水占到自来水供水量的73%,密云水库蓄水量突破25亿立方米,增强了北京市的水资源储备,提高了首都供水保障程度。天津14个区居民全部喝上南水,南水北调已成为天津供水的“生命线“。
王国栋说,工程不仅缓解了河南水资短缺的状况,更提升了居民用水品质,改善了沿线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推动了沿线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河南水资源总量不足全国的1.42%,人均水资源量不及全国的1/5,5年来,工程从原来的规划“补水”,变成了沿线城市 “主力”水源。
“南水”品质优良,极大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河南省水利厅相关人士说,工程通水前,河南省受水区城镇供水水源主要来自于黄河水、境内及周边的径流或水库和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硬度大、口感差、水垢多。而工程输水水质始终优良,稳定或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多地居民反映,丹江水味道甘甜,烧水没有水垢。
此外,河南省各地生态环境改善明显,其中许昌市变化尤为明显。5年来,通过总干渠向受水地区河湖水系累计生态补水16.29亿立方米。截至今年6月底,河南省累计压采地下水5.04亿立方米,工程沿线14座城市地下水位得到不同程度回升,其中许昌市地下水位回升3.1米。
为了保证一渠清水永续北上,工程渠首和沿线地区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企业被关停,生态循环农业遍地开花。淅川县大力发展金银花等中草药种植,既保持了水土,也带富了一方群众。许昌、郑州、焦作、南阳等城市积极创建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宜居、宜业的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王国栋还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搬迁安置丹江口库区移民16.54万人河南积极开展移民后续帮扶工作,移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目前河南省移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2393元,是搬迁前的近3倍。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人民网-河南频道
责任编辑 / 胡海洋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