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医生不交谈直接开药 称没法盈利看病缺动力

    点击量:13614

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尴尬:你赶往医院,渴望一次心理上的疏导,面对的却是“做几道测试题”和“领回一大堆药”的匆匆结局。尴尬背后是巨大的反差:同样心理诊疗一小时,医院收费不到50元,社会上心理咨询师开价几百上千元……在社会压力感日益增大、精神疾患不断增加的同时,作为“王牌军”的心理医生,也面临着行业性困局。

不交谈直接开药多说没利益开药能提成

“我想要的是和医生倾诉解结,不是塞给我一大堆药让我吃。”在沈阳某大学读书的大三学生小丽(化名)因压力大,经常做噩梦夜半惊醒,在朋友的建议下去一家省属医院的心理门诊看病。“大夫直接让我做一份人格量表,然后就据此诊断开药,根本不听我倾诉。这哪里是心理医生?简直像是药房售货员。”

在北京工作的王女士曾去一家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不专业”是她就医的最大感受。“医生让我做症状自评量表,好多都是‘容不容易入睡’‘生活有没有意思’之类模棱两可的题目。在勾选‘偶尔’‘有时’‘经常’‘持续’4个选项时不知如何界定,医生就让我看着选。”

据了解,目前“重开药轻治疗”已成为心理诊疗行业的多发现象。沈阳一位心理医生告诉记者,有不负责任的医生出门诊时大量压缩问诊时间,一上午能看30名患者,无法保障就医质量。

据了解,为了加速看病,有的医生来不及等患者把话说完就直接开药。“按照心理诊疗常规标准,单例病人首诊时间应达到40分钟,复诊至少20分钟。综合算来,一名心理医生一上午就算不上厕所不休息,接诊不应超过10人。”辽宁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何茹说。

记者采访发现,目前心理医生多采取生物医学模式进行药物治疗,甚至有开大处方的情况,而对于心理咨询模式的技术治疗则相对抵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精神科大夫坦言,和病人说话是在浪费时间,“说再多话也没有利益,开药才能有提成”。

资深临床心理科主治医师孙波说,目前精神治疗类药品没有专注于青少年专用药物的研发,一些药品含有激素,有可能对青少年身体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一些药厂甚至拿钱收买心理医生,让其按照药厂的测试要求,得出用药品质的合格数据。这些带有虚假数据的药品,就被临床医生用在了病人、尤其是青少年患者身上。”

4小时收198元没法盈利看病缺乏动力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理科教授王旭梅告诉记者,目前中国成年人群精神疾病患病率达17.5%,约有1.7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精神障碍。

与大量需求相比,目前中国医院设立心理科室数量较少,且多以门诊形式为主,开辟住院部门的更少。以沈阳为例,目前大部分省属医院和部分市属医院都设立了心理门诊,但只有两家医院开设心理病房。业内人士表示,因心理病房创收能力差,相对边缘化,大多数医院设立病房的积极性不高。

据了解,即使是省属医院的心理病房也面临效益不佳的问题,病人较少时月收益十几万,在医院排名大多倒数。还得拿出来一部分给医务人员发工资,给医院创收的更少。

据了解,目前沈阳市物价局规定心理治疗费是40分钟收33元,之后每20分钟加15元,此标准已经27年没有调整。而咨询服务定价严重滞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象,已成为全国普遍现象。

何茹告诉记者,自己不久前为一位大学生患者做了超过4个小时的心理治疗,一共收费198元。“缴费时患者以为自己眼睛花了,特地跑上来问我‘怎么收费那么低’。如今市面上的普通心理咨询师都是每小时200至500元,要价高的咨询师甚至达到每小时1000元。”

业内人士表示,咨询费标准过低,使医生缺乏开展心理咨询治疗的动力,再加上部分心理医生职业道德感相对欠缺,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成为“光开药医生”和“速诊医生”。

心理医生群体也需诊疗解困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执行主任费立鹏曾发表文章指出,目前中国接受正规系统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约1万人,只有20%左右从事一线应用治疗工作;而美国接受正规训练的心理学工作者有20万人,90%都活跃在一线应用治疗领域。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工作不受重视、收入偏低等原因,导致心理人才大量流失;而“光开药医生”和“速诊医生”的行为,也容易引发心理疾病患者对医生、医院的不信任,使整个医疗行业形象受损,部分患者从临床治疗流落到社会,面临非正规咨询耽误治疗的风险。

对于心理诊疗行业面临的困局,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宜加强对医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生治疗费和服务费,促其合理使用药物,重视心理治疗手段。“建议加快开放心理医生多点执业,引入民营资本扩大设立心理病房,避免增加医院扩建成本”。

此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排行中居首位,而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却不足五成,导致首诊误诊率较高。专家指出,院内和院际之间的转诊机制、心理医生参与的会诊机制尚不完善,也致使部分心身疾病患者没能得到有效诊治。

沈阳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光明建议,在全社会加强心理健康宣传,提高公众对心理健康认知程度,同时完善心理科室的会诊和转诊机制,减少心身疾病的误诊率。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 / 建豪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河南鹤壁现跨路大楼形似板凳

下一篇:2014 让我们深深感动的镜头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