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地基|民族村盛开民族团结幸福花

    点击量:24380

央广网北京9月25日消息(记者刘璐)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在祖国的西南,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民族村,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各民族人民和谐共处、生活幸福。这里就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南五里桥村。

在这片和谐幸福的沃土上,你会看到:各民族群众的脸上总是荡漾着闲适、欢乐的笑容;在这片和谐幸福的沃土上,你会发现:基层党建与民族团结、和谐幸福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干净整洁的硬板路通达家家户户,白墙青瓦的白族传统民居整洁排列两旁,房前屋后是鲜艳的三角梅围成篱笆,开着紫色的小花。道路中央偶有蓊郁苍天的古树。这就是位于大理古城南2.5公里的大理州南五里桥村。

马武超:大理州南五里桥村居住着回、汉、白、彝、藏、纳西,六个民族杂居的村庄。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80%。

说话的这位,是南五里桥村下辖自然村阳和村党支部书记马武超。南五里桥村全村共有5个生产小组,362户,1509人。由于耕地少,又在偏远山区,这里的乡亲要想走上康庄大道,必须要靠自己双手创造更幸福的生活。

马武超:我们这个村以农业为辅,第三产业为主。做一些乡村旅游开发,还有一些农家小旅馆、餐饮服务,还有两个物流公司、三个旅游公司。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已经成为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共识。让各民族人民过上好日子,发展是金钥匙。在南五里桥村党总支书记马利伟看来,南五里桥村发展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心。

马利伟:以前这里是不听政府招呼的村,政府你讲你的,我自己做我民族的。党委政府的宗教民族政策,其实都是很好的。以前的干部没有把政策宣传到位,老百姓不理解。我们党支部给每家每户安装了小喇叭。开始做宣传。

由于南五里桥村是典型的民族混居村,以回族群众为主,汉族、白族等其他民族是少数。但大理州又是白族自治州,回族在全州又算是少数民族。经过村党委的号召,首先在美丽乡村的民居建设上,打造“融合”的理念,首先是民居上的融合,让民族与民族之间没有界限。

马利伟:我们大理州是白族自治州,我们村所有的新建的回族民居都是白族传统民居风格。我们要把白族的风格包容进来,省外的人来看,你们怎么跟白族相处的这么好,就是一个包容。

记者:现在新房盖起来有多少间屋子?

村民:有十几个屋子,三百个平方。

记者:盖这间屋子您花了多少钱?

村民:现在一共是9万块。剩下的钱村里整合资金帮扶。

记者采访南五里桥村党总支书记马利伟

靠当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南五里桥村很多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全村在自治州村域经济发展排名中,也能位列中上游。但村总支书马利伟意识到:虽然一些人生活富裕了,但村里还有一些民族兄弟的生活相对贫困。要想真正的让南五里桥村成为民族关系和谐的美丽村寨,就要在民族间形成“先富帮后富”“致富不忘其他人”的美德。

马利伟:现在整个村的帮扶对象偏向汉族。现在村里面有73辆旅游大巴,我们回族就带领汉族一起买旅游车,跑跑运输。搞公司,散、乱、差是搞不大的,比如来了一个旅游团要三辆大巴,但这家人只有1辆大巴。只有组建一个公司,才能整合整个村大巴车的运作。我们也协调各家各户,不要全部买成39座的大巴,11座-59座,都要有。

村民们自发到清真寺服务

民族同胞慢慢打开了心扉,融合团结才能求发展的理念渐渐形成共识。村民们说,近年来,南五里桥村的民族关系是最和谐的,虽然回汉共处、多民族混居,但是民族间关系却其乐融融。南五里桥村回族村民:

村民:汉族也很尊重我们的信仰问题,他们养的猪也不会在街道里面乱跑,是圈养。出去卖的时候也是装在一个箩筐里,再拉出去。我们也遵循他们的习惯。我们回族过圣诞节的时候,也会请几家少数民族过来。

南五里桥村清真寺的幼儿课外教育活动

民族团结,重要的是对各民族之间文化、信仰、传统的包容和尊重,在南五里桥村,建有大理市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文化底蕴最厚的穆斯林清真寺,村党支部在幼儿课外教育活动中,也十分重视开展爱国爱教的伊斯兰教育。村总支书记马利伟:

马利伟:现在这个清真寺,就叫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大理分院,小孩子从4岁就开始收进来,一个班级派两个老师。开学了这些娃娃就回去了,政府的学校放假了就把这个娃娃收进来。所有的资金来源都是群众,这上面是功德板。

记者:娃娃们暑期到这里来用交学费吗?

马利伟:娃娃们不交学费,但是有些家人会自发给我们捐一点。娃娃们打个招呼。

学生:你好(回语)。

记者采访马翔龙

这一份热心公益的良好风气已在南五里桥村弥漫开来。村民马翔龙说,这几年来。村民已逐渐形成了参与民族公益事业的强烈荣誉感。

马翔龙:现在清真寺办学,捐资功德,伙食费用、还有困难学生,都会帮助一下。我孙子也在清真寺,有功德,几百块也是好的。

南五里桥村的民族团结宣传标语

南五里桥村之所以民族间和谐团结、乡亲们生活幸福,归根结底是因为村里有一支积极为各民族人民谋发展、办实事的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村民马翔龙:

马翔龙:现在村容、村貌、百姓的思想素质也提高了。村里的干部我们很信任,同村干部关系处的很好。要说好都说不完了。

在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刘忱看来,好的党建工作,能很好的带领群众产业致富。产生的凝聚力,也能把各民族紧紧的团结在一起。

刘忱:南五里桥村的发展,叫人想起一句俗话“干部不领,水牛掉井”。一个好的村领导班子就是发展的可靠保证。南五里桥村的党支部所发挥的作用,不仅是带领村民致富,更是忠实地、创造性地执行了党的民族团结政策,把致富与促进民族团结结合起来,使产业致富与民族团结工作融为一体。也看到了各民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支持,能够创造出巨大的能量。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央广网

责任编辑 / 杨静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南北稻香村之争再起波澜 苏州稻香村被下“诉前禁令”

下一篇:央媒观豫 | 河南:大美湿地 润泽中原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