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9773
中国网民规模世界第一,用户账号数量巨大,账号乱象日益突出。污染网络生态,侵害公众利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社会公害,社会各界反映强烈,广大网民深恶痛绝,整治账号乱象迫在眉睫。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月4日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该规定自3月1日施行。(2月4日 中国网信网)
互联网的发展,为民众的自由表达提供了平台。申请一个账号,注册一个网名,就可以在博客、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中发表看法、传递信息,或者在论坛、贴吧等网络空间跟帖留言,交流思想。看似虚伪飘渺的网络确为民众自由表达、无障碍交流提供便利,但网络也非法外之地,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法则,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就会走上歧路。
然而,由于没有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网友在申请账号注册网名时变得肆无忌惮,毫无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比如冒犯国家领导人,假冒党政机关,假冒社会机构,假冒正规媒体,违规使用他人头像、侵犯肖像权等。最可气可恨的是,虚假的网名就像给一个人带了面具,有了面具这个屏障,一些网友的发言内容和传播的信息就成了无缰之马,肆意妄言。他们发布虚假信息,宣扬低俗文化、色情暴力甚至是反动内容,极尽挑拨之能事。账号网名乱象和负面传播效应,污染了良好的网络生态,为广大网民深恶痛绝,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境地。
既然网络也应是一个法律主宰的世界,那么,账号网名自然就会让我们想到一个词——公序良俗。真实社会里的公序良俗是指民事主体行为应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诚然,这个层面强调了民事主体的慎独,不依据法律的约束而自动生成的框架。可是,笔者以为,社会体系里的最原始的公序良俗,其源头还是少不了法律的规范。真实有了最初法律的框架,公序良俗才脱离法规而渐渐地独立存在,约束正常人的行为。那么,网络是新型的事物,也必然向由法律法规做框架,才能让良好的秩序和基本的道德固定下来,最终形成自然而然的威慑力。
这项规定的点睛之笔就是“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这样既保障了大家注册网名时的个性化要求,又给大家在发言时戴上法律紧箍,有所规矩和责任,净化网络。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无疑担负起了促成注册网络账号的公序良俗的责任——先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再由此形成一定的公序良俗,进而遏制日益膨胀的互联网网名乱象。由此,我们应当理解并支持这个带有法律色彩的规定,让她成为我们的网络净化器。(黄齐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映象网
责任编辑 / 华伟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打击李鬼,净化网络环境
下一篇:2014 让我们深深感动的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