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古论今话非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棠溪宝剑锻制技艺

    点击量:38003

【驻马店广视网讯】(记者 张洋 韩冰)西平县棠溪是全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高端棠溪宝剑需经过创意、锻打、磨削、热处理、雕刻等工种60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2014年,棠溪宝剑锻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第十二个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记者走进了西平县棠溪宝剑厂,目睹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棠溪宝剑锻制技艺。

微信图片_20170608090307.jpg

西平县棠溪宝剑锻造技艺始于西周,距今已有2700多年。棠溪宝剑被赋予正义、道德、权威、诚信、扬善除恶的人文精神,具有历史文物、文化收藏、艺术审美等多元价值。它的代表性传承人高庆民今年64岁,自幼随父亲言传身教,继承保存了棠溪宝剑传统铸剑技艺。谈起传承棠溪宝剑的锻制技艺,高师傅说首先要做到的是对传统工艺继承,他带记者参观了棠溪宝剑锻造车间,并亲自锻打铸剑。

微信图片_20170608090307.jpg

实际的铸剑场景与小说很像。就是古法手工铸剑,炉火烧旺,熔炼原料,浇铸,刮削琢磨使其表面平整光滑,表面粗糙的坯件再反复打磨,逐渐锋利光亮。采访当天中午的气温达到了38度,在火炉边叮叮当当的锻打剑坯,高师傅和徒弟大汗淋漓。

宝剑要一锤锤打出来的,来不得半点花架子。只有亲眼目睹铸剑过程才知这其中的匠心,夏天在火炉边锻打剑坯,淬火热锻,时常烫伤;冬天摸着冰冷的钢铁,手冻得发麻。但宝剑只有锻打火候足、淬火独特,剑身才能光洁如霜、纹饰精巧、古朴典雅。

高师傅介绍,锻造一把宝剑不仅工序多,许多程序完全是凭师傅的经验掌控。磨砺一把成品利剑,角度不能偏离丝毫。

走出车间,高庆民和徒弟张耀广向记者展示了宝剑的强度,张耀广手持宝剑一招刺穿铁桶,随后高庆民也拿起一把宝剑,只见他手起剑落,轻松将直径八毫米的螺纹钢斩断。

微信图片_20170608090307.jpg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作为名冠中国九大名剑之首棠溪宝剑已经从遥远的冷兵器时代,跨越至艺术品的殿堂中。而随着国家对传统工艺的发掘和保护,棠溪宝剑锻制技艺也于2014年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图片由记者张洋提供)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文慧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国家司法考试6月15日开始报名 今年为“最后一考”

下一篇:央媒观豫 | 河南:大美湿地 润泽中原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