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29170
3月17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消息,2015年10月至1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组织抽检白酒943批次样品,抽检结果显示,不合格样品达42批次。
通报显示,其中涉及安全指标氰化物不合格5批次;食品添加剂(甜味剂)不合格10批次;不涉及安全的品质指标(酒精度、固形物)不合格28批次。
双沟等白酒被检出氰化物
江苏双沟产品氰化物超标
检测报告显示,5批次白酒被检出氰化物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8mg/L)。分别为:
江苏双沟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浓香原酿酒检测值13mg/L,超标63%
湖南益阳桃花液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纯谷酒检测值15.8mg/L,超标98%
四川成都市洪旭酒厂生产的泸醇老窖酒检测值17.5mg/L,超标119%
泸涛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典藏1918酒检测值18.5mg/L,超标131%
金堂盐井酒厂生产的红高粱原浆酒检测值10.7mg/L,超标34%
氰化物可致死亡
作为“毒药之王”。氰化物可通过接触皮肤和腔道粘膜、呼吸吸入、口服、注射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迅速丧失功能,继而使人体出现呼吸肌麻痹、心跳停止、多脏器衰竭等症状而中毒。水果的核中以及汽车尾气和香烟的烟雾中都含有氰化物。
氰化物极易引起中毒,轻者流涎、呕吐、腹泻、气促,重者呼吸困难、全身抽搐、昏迷,乃至死亡。作为白酒的一项重要安全指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规定,蒸馏酒氰化物指标不得超过8mg/kg(100%酒精度折算)。
白酒中剧毒氰化物从哪儿来
如此剧毒的物质是如何进入白酒的?业内人士告诉松鼠君这与白酒的酿造工艺有关,但更多的是生产者的“精打细算”、“偷工减料”所致。白酒中的氰化物通常来自原料,如用木薯、野生植物根茎直接酿酒,在酿酒过程中会产生氢氰酸,导致氰化物含量超标;或是一些勾兑的低档酒,使用了氰化物含量超标的木薯食用酒精造成的。
10批次白酒检出禁用甜蜜素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白酒产品标准,白酒中不允许添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即甜蜜素。但此次抽查中,有10批次白酒样品中检出了甜蜜素,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被检出甜蜜素的白酒分别有:
辽宁沈阳法库鑫宏海酿酒厂生产的桃园佳酿酒
宽甸满族自治县利源板栗酒厂生产的宽甸酒、绿江醇三禾酒
黑龙江哈尔滨龙滨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精制龍濱酒
吉林大泉源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大泉源白酒(红瓷)
吉林市乌拉满族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吉林王酒(金杯)、吉林王酒(极品)
四川唐朝老窖(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唐朝老窖贡酒
外交家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乐意好日子酒
安徽禹王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禹窖酒(贡藏)
甜蜜素可致癌
甜蜜素是糖的代用品,会增加食品的甜度。摄入过量,会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严重可致癌。
消费者如果经常食用甜蜜素含量超标的饮料或食品,就会因摄入过量对人体的肝脏和神经系统造成危害,特别是对代谢排毒的能力较弱的老人、孕妇、小孩危害更明显。
闷倒驴等24批次白酒酒精度不合格
闷倒驴是内蒙古地区特产高度白酒
抽检中,24批次样品被检出酒精度不符合标签明示值。
山西后沟古村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40%VOL真情堡子酒
内蒙古宁城县蒙奶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闷倒驴酒(62%vol)、闷倒驴酒(67%vol)
宁城劲牛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小毛闷倒驴酒
驼峰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闷倒驴酒(60%vol)、闷倒驴酒(65%vol)
黑龙江哈尔滨市军工酿酒厂生产的军工高粱王酒
哈尔滨市军工酿酒厂生产的小米黄金酒
大庆市让胡路区泉生酒厂生产的庆水坊高粱酒
河南朗陵罐酒有限公司生产的朗陵罐酒(佳宾陆号)
汝阳杜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的杜康赢心(A6)酒(经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实为假冒)
湖北武汉古琴台酒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45%VOL纯谷酒
湖南益阳市湖乡人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正宗纯谷酒
益阳市神仙谷酒业生产的精品纯谷酒
益阳桃花液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纯谷酒
广西桂林灵隆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53%VOL漓阳三花酒
四川川中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川中酒
德阳市泸粮春酒厂生产的瀘粮春特曲酒
隆昌丰宴酒厂生产的老窖酒、金泸醇酒
泸州泸川酒厂生产的红高粱浓香型白酒
新疆伊犁马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柔雅酒(蓝花瓷)、柔雅酒(雅韵)
亚泰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绿宝老酒(绵顺)
4批次检出固形物
检测中,4批次白酒被检出固形物,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
河北石家庄康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42%VOL石家莊老烧锅酒超标0.63倍
浙江建德市浪舟酒厂生产的荞麦烧酒超标11.83倍
广西桂林市金山酒业酿造有限公司生产的53%VOL谋士三花酒超标0.3倍
四川洪雅县高庙镇玉泉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妙酒超标1.5倍
国家食药监总局指出,对检出不合格样品的生产企业已经要求相关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责令生产企业采取停止生产、封存产品、召回已售出不合格产品等措施,彻查问题原因,全面整改,依法处理。
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要求经营者对上述产品停止经营,下架封存,并向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调查整改情况于2016年5月31日前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并向社会公布。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今日头条
责任编辑 / 刘钊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