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13103
春风化雨暖人心
——记河南驻马店救火英雄李到信
性格内向、文静、不爱说话、个子不高、比较瘦弱……这几乎是每一个认识和见过李到信的人对他的直观评价。可是,听说李到信的救火义举,几乎所有人不约而同地表示:是的,他就是这样的人,默默无言,好事做遍。
2015年2月14日下午3时28分,他更是用血肉之躯阻挡大火蔓延,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英雄李到信在危难来临时做出的这一选择,并不是偶然,而是多年来所受教育和个人行为习惯的必然。
“救火的时候只差几米”
2015年2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六,离过年只有四天,整个深圳张灯结彩、喜庆祥和。然而,下午3时28分,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办事处吉厦社区阳基新天地家园A座15楼的一家住户因忘记拔掉电器插头突发火情。
当天并不当班的小区保安李到信发现了楼道冒出的黑烟,毫不犹豫地抱起灭火器冲了上去。随后,他的另外几位同事也冲了上来。此时楼道内更是浓烟密布,由于并不知道房内是否有人,救人心切的李到信用身体使劲撞门。因为房间的阳台窗户未关闭且屋内火势较大,门被李到信撞开的一瞬间,空气对流形成的巨大气浪和凶猛的火苗一下把李到信掀起后又重重摔在地上,当即昏了过去,被随后赶到的消防官兵救出。
“当时看到一个皮肤黑黑的人,头发也没有了,双眼通红,我还纳闷我们小区什么时候住了非洲人。事后我才发现,原来那是被火烧后的李到信。”同在15楼的另一户业主由远志回忆起英雄当时被烧的惨状,不禁声音哽咽。
受伤的李到信被紧急送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救治。据他的主治医生杨维琦介绍,李到信的烧伤面积达50%,深二度烧伤面积10%,三度烧伤面积40%,且有重度吸入性损伤。他先后为李到信四次实施烧伤植皮修复手术,李到信一度病情好转,可以进食、说话。
不幸的是,李到信因伤情严重,最终病情恶化。4月14日凌晨3时,李到信因全身器官衰竭不幸去世,年仅31岁,留下了年迈的双亲、悲痛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
李到信,1984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吕店乡烟墩村,生前在事发的小区做保安。他还是一位退伍军人,2002年至2004年在济南军区某部服役。
“救火的时候只差几米的距离,现在却离得远了。”当时目击了现场的业主由远志红着眼眶说,“他的小儿子和我女儿一样大,可再也没有了爸爸,我们全家人都很悲痛。”
自李到信受伤住院以来,李到信的父亲李久周就一直在他左右看护,今年不过54岁的他看起来像老了十岁,说起儿子泣不成声。母亲李桂英更是不能接受他们唯一的孩子就这么离开了这个世界。妻子于克敏说,一想到那个疼她爱她的人再也没有了时,心就像被掏空了一样。
4月29日上午,英雄魂归故里。英雄的家乡,驻马店市西平县,来自各行各业的近万名群众满目含泪,欢迎英雄回家。
为挽救李到信的生命,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办事处和他所在的物业公司及时拿出100余万元的巨额医疗费用为李到信治疗。中原大联盟群主闫广伟等热心人士带来了383位爱心市民的150691元捐款。河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深圳河南商会带来了161654元捐款,深圳河南商会副会长李超更是表示愿意承担李到信两个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费用。老家是驻马店、在深圳工作的邵卫国律师全程为李到信家人提供法律援助,为其家人争取到90余万元的补偿金。正在筹备中的深圳西平商会的负责人黄建鑫带来了2万元捐款,并承诺将长期关注李到信家人,在必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全国人大代表、被誉为“农民工司令”的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也以个人名义捐款5万元……
英雄不幸牺牲后,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为其颁发15万元奖金和表彰证书;深圳市龙岗区追授其为第四届“感动龙岗人物”;驻马店市追授其“道德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见义勇为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社会有爱,人心温暖,各界对英雄和英雄家人的积极帮助让英雄流血不流泪,在天之灵得慰。
“他从小就爱帮助人”
“到信从小就爱帮助人,同学有什么困难他都热心帮助,邻居乡亲有点儿大事小情他更是一马当先。”李到信的小学老师、同村的长辈张会勤说。
“我对到信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他主动帮助当时班里学习最差的一位同学补课,那位同学都放弃了,他还是不厌其烦地帮助他,最后那位同学的成绩终于赶了上来。”李到信的小学老师霍国留回忆说。
谢宏伟是李到信初中时期的老师,谢老师说:“李到信一直是班里的卫生委员,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不仅如此,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当时班里有位腿脚不方便的同学,他就和另外两三名同学一起和那位同学结成了互助组,帮那位同学买饭、洗碗,一直到毕业离开学校他们的互助组才解散。”
2002年,18岁的李到信应征入伍,据他当年的指导员回忆,他在部队服役期间,自我要求严格、积极追求进步、能吃苦、不偷懒。2004年4月,连队选了三名同志到教导队参加骨干集训,只有李到信坚持到最后,完成了集训。而且李到信知道自己家里情况不好,生活节俭,从来不乱花钱。
李到信曾被授予“上等兵”和“一级士官”军衔,因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士兵”。
在李到信生前工作过的小区,问起李到信,大爷大妈都说,就是那个见人就爱微笑、来自河南的保安嘛。这孩子可好了,看见老人家提着东西,总是热心上前帮忙,一直给送到家,看见小区的小朋友也一定过来抱抱。只是可惜了,家里上有老下有小。
“我们全家都跟到信很熟悉,因为我们是一年的兵,我也是退伍军人,而且年龄相仿,所以没事儿就会一起聊聊。后来我跟家人说到信去世的消息时,我妈和我妻子都泪流满面。”业主由远志热泪盈眶地说。
“门前梨树又开花,毛毛啊你在哪”
李到信是家中独子,2007年他得了肾病综合征,他们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并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四十万元。这两年,李到信的病刚好起来,生了第二个儿子,也快要把欠款还完了。可是因为救火英勇牺牲了,李到信的父亲受不住这沉重的打击,头发一下子全白了。
“俺孩儿是个好孩儿啊!”李到信的父亲李久周一度哽咽地说不出话来,“毛毛(李到信)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孝顺。在深圳住院好转那几天,还说等他出院了一定要回去给他爷立碑,给他奶过八十大寿,还要亲自给他奶做一碗长寿面。毛毛从小就听话,10多岁时,我和他妈下地干活,他就在家做饭,做完饭还到地里帮俺干活。他和他奶感情最好,他在山西打工的时候,听说他奶有病住院,从山西回来连家都没回,直接就去医院了。他在他奶病床前照顾了五天五夜,也不让人换班,瞌睡了就趴在他奶的床边上眯一会。不管白天晚上,只要他奶有一点动静,他立马就会知道。他奶现在就不能听到别人提到信,一想起到信,就会哭上半天。”
李久周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他的两个孙子,他常常抱着熟睡的小孙子李子洋坐在那里,凝望着儿子的遗像,一动不动。
李到信家大门的左边有一棵梨树,如今春暖花开,还结了果子。“门前的梨树又开了花,可是我的毛毛啊,你在哪儿?”李到信的母亲李桂英深情地呼唤着儿子。
李到信的小儿子才一岁,除了刚出生时和爸爸一起度过了十几天,第二次见到爸爸就是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ICU病房的走廊里,爷爷抱着他,让趟在病床上的李到信看了一眼,可怜孩子还不会叫“爸爸”,而李到信再也没有机会听到他喊一声“爸爸”了。
“我和到信结婚10年,从来没有红过脸。为了还给他治病欠下的债,我们聚少离多。每次从外面回来,他都会给双方父母买东西,对待俺爸妈和他爸妈一样亲,对我更是无微不至。”李到信的妻子于克敏回忆起和丈夫的点点滴滴,眼泪便落了下来,“打工的时候别人给的月饼啥的福利,自己从来不舍得吃,都是寄回来给老人小孩吃。我爸给他逮了两条鱼,他也舍不得吃,一直养到我打工回来,做给我吃。可惜现在,到信再也回不来了,再也没有人为了等我,把鱼养两个月了。”
“到信这孩子特别爱帮助人。到信上小学五年级,路过村东的坑边时,救了当时只有四岁、不小心掉进去的俺侄子张家诚。知道到信没了后,家诚在家哭了半天。”邻居张全福一边抹眼泪一边说,“还有一件事,让我对到信非常感激。2012年冬天,他从村东边的石子路上把喝醉酒的我背回家,那时候天那么冷,要不是到信发现了我,真不知道会有啥后果。我一直想为他做点儿啥,可再也没有机会了。”
采访的过程中,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大娘走了过来,原来她是李到信的邻居,就住在对门。她说她叫王娥,李到信都是喊她“大大”,李到信小的时候就勤快,爱帮助邻里,看她路过拿着东西总是给送回家,架子车卡在沟里也是他给推上来,拉到家的。
邻居赵胜云说,2011年在场里收麦时,突然下起了雷阵雨,没人帮忙的她哭了起来。这时候是李到信过来帮她把麦子收好、装袋,送回了家。“到信一直是这样的孩子,啥话不说,把事情都给做了。”赵大娘提起李到信来,还是不停地流泪。
一位姓鲁的大姐走过来说:“这孩子小的时候就帮忙把一个离家过年回来后找不到家的人送回了家,谁家地里庄稼收不完就不声不响地过去帮忙。这样的事情说都说不完。”
他不言不语,可做的每一件事都留在了人们的心里,像春雨,无声地滋润了人们的心田,留下的是绵绵不断的思念。 (光明网 丁 艳)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光明网
责任编辑 / 平筠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下一篇:瘫痪在床的刘胜利渴望重新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