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万名辖区群众的“邻家警察” 她是如何做到“1个人VS41000人”?

    点击量:14934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邵可强 文图

“1个人VS41000人”,这不是人工智能和自然人在某方面的比拼,而是一名河南社区民警和辖区群众的现实写照。这个“1”是郑州新郑市公安局龙湖派出所社区民警马玉璞,区别于破大案、办大事的公安民警,她的工作多是司空见惯的家长里短、物业业主纠纷、商户顾客矛盾等。不过,在马玉璞看来,这些“不值一提”的琐事,关系到每一名群众的切身利益,正是一名社区民警的价值体现,也是她当好4.1万名辖区群众“邻家警察”的初心和动力。

平凡中见伟大,自然中显真情。45岁的马玉璞担任社区民警已7年,先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10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500余起,所在的社区警务室被辖区群众称为“马玉璞警务室”……时光隐现,点滴之中,河南社区民警群像仿佛就在眼前。

4.1万名辖区群众的“邻家警察” 她是如何做到“1个人VS41000人”?

辖区商场市场集中,马玉璞走访中和商户交谈。

4.1万名辖区群众的“邻家警察” 她是如何做到“1个人VS41000人”?

马玉璞带领辅警到夜市开展治安巡逻资料图

4.1万名辖区群众的“邻家警察”

马玉璞负责的辖区位于新郑市龙湖镇,面积只有1.3平方公里,但总人口4.1万,其中流动人口3.5万。这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乡镇区域,龙湖镇地处新郑市北部,连接省会郑州,交通发达,企业市场高校众多。尤其是辖区内的核心区——华南城商圈,包含7个大型商馆、4个精品区、1个物流园区,入驻商户超过1万家,日均人流量超过10万,节假日可达20万。

“刚到华南城,站在高楼、市场中间,我都蒙了,毫无经验,感觉无从下手。”马玉璞回忆说,她从警25年,7年前想着能兼顾一下家庭和孩子,就带着一点“私心”向单位申请去龙湖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后才发现,虽然离家近,但没有时间回了,每天辖区里大事小情让她很难按时下班。

曾经在督察、控申岗位工作的马玉璞,以为拿下社区民警的工作应该是手到擒来的事,但第一次去社区调解物业和业主纠纷就“吃瘪了”。马玉璞说,她永远也忘不了那窘迫的一幕,刚到现场试图了解情况就被一名情绪激动的业主“轰”出了小区。业主为什么赶我走,言谈举止哪里不合适,还是他们“欺生”?马玉璞当时在现场一边思考,一边暗下决心:来都来了,怎么也要干下去,拿自己的真心去换群众的真心。随后,马玉璞联系物业摸清矛盾症结,挨家挨户去做调查,听诉求。一次不行就十次,无论多晚多累,她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用柔情和坚持打动业主,最终经过5轮协商让双方回归理性,妥善解决矛盾纠纷。

“难听的话听多了,我还去听”“中午放弃午休,开车在辖区转”“空闲时间复盘自己处理纠纷的过程”……就这样,马玉璞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和辖区群众也“混熟了”。为此,马玉璞经常给同事分享一项心得:做社区警务工作,群众基础最重要,只要你真心为群众利益着想,他们最终一定会认可你,只要你平时心里装着大家,大家才不会拿你当外人。

如今,在华南城商圈,“有事找马玉璞”几乎成了商户居民的“口头禅”,马玉璞已成为辖区4.1万名群众的“邻家警察”。

“1个人VS41000人”背后的秘密

在龙湖镇华南城一栋写字楼的一楼,“马玉璞警务室”分外显眼。不过,该警务室成立之初叫“华南城警务室”,2018年5月改名至今。

“我觉得这是压力,自己的名字挂在门口,要是不能给辖区群众服务好,看到那几个字都会无地自容。”马玉璞说,作为社区民警“脚板勤”是基础要求,还要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多动脑”。那么,“1个人VS41000人”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秘密呢?

以华南城商圈为例,辖区人流、物流、车流、信息流“四流”高度集中,流动人口多、矛盾纠纷多、警情案件多、维权事件多“四多”错综复杂,这成为摆在马玉璞面前的最大难题。

“人口多是我们辖区的实际,我就从这个‘多’找办法,这也算是‘吃’人口红利吧!”马玉璞说,工作中充分依靠群众和发动群众,在“防”字上做文章,开展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探索“一群五队”工作法,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制度防建设,总结出“分类管理、精准防控、区域防范、整体联动”的工作模式。

采访期间,马玉璞拿起手机向记者介绍说,这就是我们建的微信互动群,在收集民意、反馈信息的同时,还不定时发送安全提醒,“微信群架起警民双向沟通互动的桥梁”。

她进一步解释了“五队”:联合华南城物业成立治安巡逻队,整合物业、保安近1000人,分4班24小时开展巡逻防控;建立信息收集队,在“人”“物”信息上实现实时互通。还建立防范宣传队、纠纷调解队、防范督导队,开展警务宣传、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监督主体责任落实。

“她不仅勤快踏实,而且在工作中善于总结、思考、学习、管理。”对于马玉璞社区民警的工作,新郑市公安局龙湖派出所所长任大乾如是评价。一组数字就是马玉璞付出最好的证明:7年来,她带领警务室的同事先后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1100余件,走访帮扶困难家庭5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500余起,发现各类违法犯罪线索200余件,侦破治安案件1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余人。

该出手时就出手“警色”依旧

服务群众不缺位,化解矛盾有思路,马玉璞把社区民警的工作做到详细周密。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马玉璞平时说话轻声细语,和辖区群众沟通时常常报以笑脸,但在确保辖区平安不出事时,看似柔弱的她“警色”依旧。

在打击犯罪守护平安中,马玉璞敢于和犯罪嫌疑人“死磕”。2020年12月的一天,马玉璞接到线索,称辖区锦艺城某小区有人涉嫌卖淫嫖娼,她和同事们赶往现场,在开门的同时,犯罪嫌疑人跳窗驾车试图逃跑。马玉璞迅速驱车追赶,将犯罪嫌疑人驾驶车辆拦截在一停车场内。眼看嫌疑人还要驱车逃离,马玉璞立即从车上下来,一步冲到车前阻拦,亮出警官证,并大声呵斥嫌疑人下车配合工作。僵持约5分钟,犯罪嫌疑人被马玉璞的一身正气降服,打开车门下车配合。

2021年8月17日,马玉璞和同事在辖区巡逻,突然听到有人呼喊“抢劫”,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与持刀抢包男子对峙,同时呵斥对方,“站住!放下手中的刀,你已经被我们包围了!”男子顿时被镇住,慢慢放下刀束手就擒。

“社区民警是公安民警,辖区群众平安受到威胁时,该出手时就得出手。”事后,马玉璞说。

在华南城的商户、居民、师生眼中,正是有了马玉璞和同事们的守护,他们才能安居乐业,所以他们更愿意把社区警务室称作“马玉璞警务室”。在马玉璞看来,不管称呼如何,让辖区群众平安、祥和地生活工作,就是社区民警价值的体现。

记者手记

“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这15个字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基本内涵。马玉璞日常警务工作的点点滴滴,正是对这15个字的踏实践行。

在河南,像马玉璞一样的基层社区民辅警超过6万人,他们依托“一村(格)一警”战略,坚持、发展、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起党建引领、网格管控、科技支撑、共建共享的公安机关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助力法治河南、平安河南建设。

60年前,“枫桥经验”诞生于浙江,成为独具东方智慧、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重大经验。60年后,河南公安机关各级民辅警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护航新征程。

跨越时空,人民至上依旧;豫警肩负使命,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大河报·豫视频

责任编辑 / 刘洁琼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9个方面38项重点任务推进河南农业强省建设

下一篇:李跃勇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8次常务会议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