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3350
●饲料化利用
●转化有机肥
●能源化利用
本报讯(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吴向辉)连续阴雨过后,地里湿秸秆如何处理成了“老大难”问题,若处理不当,不仅耽误冬小麦播种,还易引发火灾。近日,省农业农村厅发出提醒和建议,土壤过湿地块要加快秸秆清运离田,可通过黄贮、沤肥、生物质发电等措施科学处理秸秆。
当前秸秆含水量普遍较高(通常在60%以上),若大规模集中堆放,其内部微生物会迅速繁殖并产生大量生物热,导致堆体内部温度在短期内急剧升高,极易引发自燃,存在火灾隐患。
离田秸秆的出路在哪里?省农业农村厅建议:推广黄贮技术,实现秸秆饲料化利用。对湿度高但尚未发生霉变的秸秆,推荐采用“粉碎―打包―黄贮”的一体化处理模式,将其转化为优质反刍动物饲料。可将秸秆用粉碎机打成2—3厘米的“草段”,达到“手捏成团、松手即散”的湿度,立即用打捆包膜一体机紧紧裹上4层以上专用拉伸膜密封发酵。3—6周后,待黄贮成功,可长期储存饲喂牛羊。
对于出现明显霉变的秸秆,可通过快速腐熟转化为优质有机肥还田。有专用场地的合作社或企业可集中堆沤,加入菌剂和粪肥,30—45天腐熟成有机肥。普通农户可在田边将秸秆粉碎并喷洒菌剂,堆成小垛盖上薄膜,四周用泥土压实,发酵10—12天后即可直接还田作基肥。
对于量大、集中或已霉变的秸秆,能源化利用是规模化消纳的最高效途径之一。可趁天晴晒干后,用打捆机压实,运至生物质发电厂,转化为电力,环保又高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河南日报农村版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如何应对湿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