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种好\"饭碗田\",各地用了这些硬招实招

    点击量:55932

落实落细耕地保护责任

守好种好“饭碗田”(切实加强耕地保护)

本报记者 常 钦

守好种好饭碗田,各地用了这些硬招实招

山西省夏县庙前镇,玉米、谷子、葵花等作物丰收在望。

姚中吉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在日前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新时代新征程上,耕地保护任务依然艰巨,要突出把握好量质并重、永续利用等重大要求,采取硬招实招守好种好“饭碗田”。耕地保护责任如何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机制如何进一步完善,撂荒地治理如何进一步加强?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农村进行了调查。

——编者

一个山村——

良田优先种好粮

重庆市垫江县永平镇鲜花村的高粱熟了。红彤彤的高粱穗随风摇曳,一台台收割机在地里穿梭作业。高粱收割完,地垄间留下了绿油油的大豆。

“过去都是巴掌田、鸡窝地,土地宜机化改造后,地连成了片,农机开进了田,种粮省力又方便,乡亲们种地热情高。这高粱和黄豆复合种植,就是大家伙的主意。”村民谭春俯身掐下个豆荚,“看这豆粒,多饱满,再过一个多月又丰收了。”

鲜花村耕地面积4500亩,如何护好用好?村委会请来农业专家设计产业规划。“山地农业是我们的特色,耕地必须见缝插针用起来。”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君说,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安排空间布局,把握时节品种茬口,通过复种、套种等方式,在保护耕地的同时,提高耕地效益,带动乡亲们增收。

鲜花村产业规划中,有一条很醒目:“良田粮用,良田优先种好粮。”翻开村委会的账册,乡亲们种植的粮油作物统计表上写得密密麻麻,包括水稻、玉米、小麦、高粱、大豆等。为了服务粮食生产,村里还建立了集清理、烘干、收储、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解除乡亲们的后顾之忧。

据调查,鲜花村土壤偏酸性,土质疏松、土层深厚、透水透气好,适合种高粱,也适合种黄豆。村民洪昌俊从外地返乡,流转了50多亩地,试种高粱、小麦。可刚起步第一年,分散的地块让他犯了难:“耕种收环节只能靠人工,扣除人工费,一年下来挣不到啥钱。那会我也琢磨着要不要改种经济作物。”

土地宜机化改造,坚定了洪昌俊种粮的信心。“规模经营,机械化作业,种粮才能有赚头。”陈国君说,村里筹措资金修建机耕道、蓄水池等设施,提升机械化率,提高农田利用率。改造完成后,洪昌俊扩大了种粮规模,还一口气买了6台播种机。

“靠着大机械,仅用1周时间,承包的地全部完成耕种,每亩节省人工支出400余元。”洪昌俊说。截至今年6月,鲜花村完成宜机化土地改造超2300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500亩。好地带来好效益,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亩均增收1200元。

除了种粮食,鲜花村在地势高的山坡地搞起了多元经营,果树苗木上山上坡。鲜花村山地间种满了柚子树,红心柚、三红柚、黄金柚等特色品类很受市场欢迎。陈国君说,接下来,鲜花村将规划布局优质粮油、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推进“千亩红缨子高粱、千亩垫江晚柚”规模化发展,让乡村产业越来越红火。

【专家连线】

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郧文聚: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持耕地数量、守好耕地红线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管控措施,多方努力下,2021、2022年连续两年全国耕地总量实现净增加,多年来耕地总量持续减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为粮食稳产增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稳住耕地总量,还要优化耕地布局,改善耕地生态,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种植的比较效益。加快推进省市县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将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地块并上图入库。同时,采取经济奖惩措施,因地制宜推动耕地下山、果树苗木上山上坡,促进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更加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提升农民种地积极性。

一位田长——

把责任落实到每一块地

天气转凉,在洞庭湖南岸的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高粱坪村,田间地头有乡亲们管护水稻的忙碌身影,还有不少游客来这里游玩。“大家把田种好,飘香的稻花带来好收成,成片的稻浪成了好风光。”田间的机耕道上,高粱坪村党支部书记祝中良正骑着电动车巡护田块。

作为村级“田长”,每天巡田成为祝中良的“规定动作”。去年7月,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工作人员把一份“田长责任书”送到了祝中良手上。“我二话不说在责任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们高粱坪成为益阳市首个‘田长制’试点村。”祝中良说。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祝中良坦言,自己下决心当“田长”有现实原因:“高粱坪田多、外出务工人员多、长期发展薄弱,因为种植苗木、挖塘养殖等,邻里间时常发生矛盾。这成片的肥田沃土,必须想办法保护好利用好。”

“在工作中遇到需要整治的耕地问题不少,可基层执法人手不足,动态巡查、及时发现违法行为,还需要乡亲们的共同参与。”益阳市自然资源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杨方勇说。

为了破解难题,益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后,探索构建起“全民共同参与耕地保护”的长效治理机制。高粱坪村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设立专门保护耕地的“田长”,由村支书担任村级“田长”,党员村民组长和种粮大户担任网格“田长”,努力将保护耕地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农户、每一块土地。

高粱坪村村口的公示牌上写着:“村级田长:祝中良;保护耕地责任面积:5607.07亩。”祝中良和6名网格员走马上任当“田长”,共同承担起网格范围内的巡查、报告和耕地保护宣传工作。

高粱坪村的“田长”们,逐家上门、挨户宣讲,靠脚步丈量全村每寸土地,乡亲们逐渐认可了“田长制”。“现在村民只要是想动田用土,都会主动询问‘田长’的意见。”祝中良说。

经过试点,目前“田长制”面向益阳市范围内全面推开,99个乡镇(街道)、1390个村级(社区)、5167个组级(网格)全面建立“田长制”,设立“田长制”公示牌4599块,还出台了10个“田长制”配套文件,建立了投诉举报、责任单位协调配合等制度。

高粱坪村稻田旁的电线杆上,一个大大的摄像头格外醒目。“这是数字高清摄像头,覆盖全村的土地,让土地违法行为无处可藏。”祝中良说,有了科技助力和村民支持,日常巡田更从容了。益阳市利用卫星遥感执法、铁塔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摄等信息化技术,加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监管。

“人防+技防”,让监管无死角。现在一旦发生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等疑似违法违规行为,祝中良手机上的APP会第一时间发出预警,派发“工单”,他按“单”赶到现场核查和反馈情况,实现耕地违法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的闭环管理。

【专家连线】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严金明:“田长制”将每块田责任到人,责任进一步落实落细,耕地保护监管网越织越密。自2017年开始,山东等地严格耕地保护,相继探索实行“田长制”。截至2022年底,已有26个省份开展此项工作。各地主要采取分级保护、逐级负责方式,设立3级至7级的“田长”。

为进一步发挥“田长制”作用,要不断探索完善“田长制”运行机制,围绕调度协调、巡查检查、督导考核、激励奖惩、信息报送等建立一系列配套制度,推动“田长制”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强化部门协作,明确各部门在耕地保护方面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共同落实耕地保护任务。

一块土地——

标准化生产育新机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驮卢镇逐盎村,无人机在甘蔗地上空盘旋,喷洒出白色药雾。“一上午时间,500多亩地全部完成飞防作业。”无人机操作员何进督是逐盎村村民,说起眼前这块地很是感慨:“这500多亩蔗地原先是块撂荒地,现在变成‘糖罐子’,甘蔗亩产6吨,糖料蔗年销售收入150多万元。”

土地撂荒原因何在?逐盎村党总支书记何进一调查了解到,随着村里的青壮年进城务工,留守老人妇女成为村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们在体力、文化程度和农业科技等方面跟不上发展步伐,想种好地有心无力。

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村两委干部逐户摸查,征求村民意见,决定将部分撂荒地通过土地整治后,流转统一经营。何进一带头发展土地托管,把村里500多亩撂荒地聚拢起来,成方连片种植甘蔗。

谁来种?记者采访发现,逐盎村拥有自己的机耕队和技术人员。目前,村里拥有23台大型拖拉机、甘蔗种植机、中耕施肥培土机、甘蔗收割机等,有专职农艺农具机械技术人员5名。“农户将土地委托给村里全程管理,耕地、播种、灌溉、打药、收获等全程服务,农户年底可以享受分红,今年有望每亩分红1200元左右。”何进一说。

逐盎村机耕队队长何学飞算了一笔账:“过去机械化跟不上,乡亲们用牛耕种,犁耙、开行、播种,1个壮劳力5天才能种下1亩甘蔗,每亩成本高达750元。现在采用大马力拖拉机深耕,1天可耕种30至60亩地,1亩成本400多元,拖拉机深耕达到60厘米,每亩可增产30%。”

通过统一标准化生产,这块500多亩的撂荒地被“激活”,每年能给逐盎村集体带来20万元收入。“现代农业技术跟得上,管理到位,丰收有保障。”说起未来,何进一充满信心。

今年以来,江州区8000多亩撂荒地被“唤醒”。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陆华亮介绍,江州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推进撂荒地集中整治。建立完善监督、考核等长效机制,发动群众复耕、托管代耕,引导农户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将撂荒地流转给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耕地有人种有人管。

【专家连线】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周卫:加强撂荒地整治提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有的地方出现了耕地撂荒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浪费、耕地质量下降。要充分认识统筹利用撂荒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解决耕地撂荒作为夺取粮食和农业生产丰收的一项重要措施。

加强撂荒地治理,摸清底数,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把撂荒地种好用好。加强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推进撂荒地开发整治,充分挖掘保供潜力。综合运用法律、技术、经济手段,压实地方属地责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培肥地力,确保撂荒地整治后得到长期有效利用。要加强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全程式、菜单式服务模式,为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提供托管服务。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8日 18 版)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成果展亮相第二十五届中国农产品加工投洽会

下一篇:山西万荣:黄河滩涂水稻喜获丰收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