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姜田变身“聚宝盆”

    点击量:198

 全媒体记者 马军领 李京帆 通讯员 余川

9月20日,正阳县慎水乡刘桂庄的广超家庭农场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70多亩生姜田郁郁葱葱,农户们正弯腰除草、追肥,进行后期管护。

正阳:姜田变身“聚宝盆”

“现在正是管护的关键期,再过50天就能收姜了。”技术员刘政委拨开一丛近半人高的姜株,露出根部膨大的淡黄色块茎。他单手掂起一株姜笑道:“现在一棵姜有4斤重,成熟后能长到5斤。”

刘政委此前在外地亲戚家租赁土地种植生姜,两年下来不仅掌握了种植技术,而且收获颇丰。去年,他回到家乡,尝试种植了10亩生姜,没想到一亩地收益竟高达1.8万元。这一成果被广超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刘广超看在眼里,刘广超觉得种植其他作物收益较低,而生姜作为高效农作物潜力巨大,于是果断拿出农场70多亩地种植生姜。

正阳:姜田变身“聚宝盆”

其实,早在2023年,就有山东的种植户前来承包刘广超的土地想种植生姜。刘广超通过多方了解,对生姜种植有了更多信心。今年,他聘请刘政委担任技术员,正式开启“山农一号”生姜的大规模种植。

“种玉米等其他农作物亩产收益千元,种生姜能翻几十倍!”刘广超踩着松软的田埂算起经济账:按当前长势,亩产至少1.4万斤,70多亩生姜总产量超百万斤。虽然今年生姜价格属于中等水平,但早已通过订单农业和电商平台锁定销路,根本不愁卖。这样的产量和收益,这样的销路,让他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正阳:姜田变身“聚宝盆”

走进这片生姜田,科技种姜的痕迹随处可见。每垄姜田的间距精确到70厘米,滴灌管带如同毛细血管般延伸至每株姜苗的根部,为姜苗提供了充足而均匀的水分和养分。刘政委作为技术员,对今年种植的“山农一号”“狮子头”“小胖孩”等多种品种的生姜了如指掌。他介绍,这些种生姜品种娇贵得很,地温低于15℃不发芽,病虫害防治稍有延误就会减产。因此,他们在种植过程中,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正阳:姜田变身“聚宝盆”

为了确保生姜的品质和口感,农场还配备了恒温库。收获后的鲜姜将在这里经历13至15℃的“休眠浴”,湿度精确控制在95%左右。这样,当鲜姜发往全国各地时,依然能保持水灵新鲜的状态,深受消费者喜爱。

夕阳西下,姜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已提前奏响丰收的乐章。刘广超望着连片姜田信心满满:“明年要带着更多乡亲种植生姜——咱们这黄土地,真能长出‘金疙瘩’!”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马军领 李京帆

审核 / 汤越

终审 / 赵俊峰

上一篇:正阳农机迈入“动力时代”阿维斯汀正阳公司投产填补当地动力机械生产空白

下一篇:正阳县融媒体中心组织观看红色影片《73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