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瓶糖走红?“三无产品”怎么仍在大行其道

    点击量:6243

“蜡瓶糖只要不咽,吃多少都没问题”,这是很多商家喊出的口号。可这些所谓手工自制的蜡瓶糖,包装上缺少生产厂商、执行标准、配料表等信息,是名副其实的“三无产品”。在律师看来,这类食品不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还可能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所谓蜡瓶糖,就是以食用蜡作为容器,在里面填充果酱、巧克力、奶酪等各种口味夹心的一种食品。如果所用食材都没有问题,制作过程保证安全卫生,这种食品不会有什么大危害。可正如有媒体之前报道的,有些黑心商家并不是都用食用蜡做容器,而是可能为了节约成本用工业蜡,这就会直接威胁到消费者的健康。

相关法律之所以规定要在食品包装上留下必要信息,就是为了方便监管、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商家销售这种实为“三无产品”的“网红零食”,用精美的画面、忽悠人的话术一包装,消费者可能就会放松警惕,被“网红推荐”“纯天然”“手工自制”这些宣传所哄骗,意识不到其中的安全隐患。

这对于平台和监管部门,都是新的考验。不难看到,蜡瓶糖之所以能成为日销上万的“网红零食”,离不开直播平台等的助推。有些主播会在直播间现场制作或品尝蜡瓶糖,新奇的画面会吸引不少关注,主播的亲身尝试,也会给人造成食品安全无虞的错觉。但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个常识是,一个不安全的食品,主播如果只是少量服用,未必会立竿见影地表现出危害,而等有人被忽悠大量服用出现问题之后再去维权,往往就来不及了。

对于这些未必立马就有大量受害者举报维权的“网红零食”,平台是否能袖手旁观?显然不能。一些手工作坊自制的蜡瓶糖在包装上缺乏标签和说明,本身就不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规定。放任这样的“三无产品”在平台畅行无阻地售卖,一旦后续造成消费者伤害,平台难辞其咎。所以,平台应该担负起责任,把好第一道关,而不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另一方面,无论网上还是网下,避免“三无产品”大行其道都是监管部门的基本责任。对于监管部门来说,也有必要对主播带货“网红零食”的销售多予关注,对于一些已经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要及时出手,守土有责。作为一种已经非常流行的商业模式,带货给很多中小商家创造了市场机会,这是好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人浑水摸鱼,制造一些噱头,把不健康、甚至有安全风险的东西加以包装售卖。一旦某个商品变成网红,其影响力还可能从线上蔓延到线下,从而让更多消费者中招。监管的及早、及时介入,以及对消费者的尽责提示,将避免相关危害的扩大。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光明网

责任编辑 / 刘洁琼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电商侵犯模特肖像权,违法!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发布 推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组合拳”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