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为美买单”却落入“变美陷阱”

    点击量:4182

本想“为美买单”却落入“变美陷阱”

一些美容机构谎称低息甚至无息诱骗消费者“美容贷”

“美容院骗他说隆胸后可以开直播赚钱,他被忽悠后真的去隆胸了。”近日,湖北武汉的卢女士反映称,她19岁的儿子(智力相当于5岁幼儿)在找工作过程中,被美容院“忽悠”贷款3万元隆胸。

卢女士介绍,孩子说自己没钱后,美容院推荐他向不正规平台贷了3万元,两年利息就要7000多元。在美容院的“诱惑”下,她儿子贷款做了手术。“得知这件事后,全家人都感觉天塌了。”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贷款形式陆续出现,“美容贷”就是其中之一。

“想高薪入职?先整容”“0利息0首付变美丽”……《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一些美容机构以低息甚至无息为幌子,诱骗消费者以“美容贷”的方式“为美买单”。一些消费者被低利率吸引申请了贷款,结果被收取各种名目的额外费用。

受访专家指出,高利率背后的高收益导致医美市场乱象交织,消费者须认清自身经济状况及还款能力,谨慎选择“美容贷”,树立正确消费观;同时应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多方位提升监管水平,搭建医美行业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强化行业自律,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完善社会监督机制。

  听信宣传想要变美

  竟然背上“美容贷”

来自四川射洪的申女士就被“美容贷”坑惨了。

一天,她在当地一家美容院看到“半年内有明显效果”的宣传后,想在该店购买一套祛斑美容护肤服务。美容院遂向其推荐了祛斑套餐年卡,“虽然总价略高,但可以选择分期付款,每月只需支付1200元”。

见申女士心动了,美容院工作人员又介绍称,“程序略微复杂,我帮你操作”。紧接着,对方将其手机拿过去一通操作,很快就搞定了。申女士一追问才知道,原来是对方为其办理了12期分期支付的“美容贷”。

她当即提出异议,称“自己可按月向美容院付款,但拒绝贷款”。随后,美容院工作人员现场告知已取消贷款。

过了不到一个月,这家美容院就倒闭了,申女士的服务被转至该美容院其他连锁店。到新店后,她被告知需要新增部分服务项目才能继续使用,原贷款额度需调整为每月约1676元。申女士这才发现,此前的“美容贷”还在继续,并未取消。

申女士再次要求取消套餐及贷款业务。这一次,工作人员称12个月后可取消后续套餐。其后,申女士再次到该美容院要求取消后续套餐及“美容贷”。这时,美容院的回复却是:与第三方平台签订的贷款协议不能取消。

对于申女士的经历,北京京本律师事务所主任连大有认为,美容机构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办理“美容贷”,且未明确告知消费者增加服务项目明细,不仅未尽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经营者应全面真实告知信息、正确使用格式条款和按约定提供预付式消费”等义务,还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及公平交易权。

“尤其在上述19岁男孩被忽悠隆胸事件中,如果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当事人的签字无效,可起诉要求退钱并追偿。”连大有说,《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执业医师对就医者实施治疗前,必须向就医者本人或亲属书面告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医疗风险和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就医者本人或监护人的签字同意。未经监护人同意,不得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实施医疗美容项目。

  以低息吸引消费者

  诱导办理高息贷款

预算4万元,必做整容项目是埋线做双眼皮和打玻尿酸——这是北京某中学高三毕业生小马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后,给自己立下的暑假目标。

记者采访发现,和小马一样,有不少学生面临不同程度的容貌焦虑,光子嫩肤、割双眼皮、隆鼻……形形色色的医美整形项目出现在他们的暑假清单中,他们也因此成为一些不良医美机构觊觎的对象。

刚上大学的小李在视频网站刷到一家专业美容店18.8元的优惠体验活动,于是预约了到店体验。到店后,销售人员开始推荐各种套餐,声称可以贷款且不影响征信。在销售人员的极力推销下,小李选择了5800元的年卡,贷款5300元,两年期共需还款7200元。

回到学校后,小李后悔买卡,想把年卡转让,但没有成功,只得向消协举报。消协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美容店存在诱导在校学生办理贷款的行为,遂联系贷款办理公司和美容店负责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取消该分期消费贷,退还小李已还一年的分期金额,包括本金和利息。

长期关注医美领域案件的广东合拓律师事务所律师吴梦凯告诉记者,一些平台很乐意借钱给学生做医美,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金融知识不足,很容易被低息、零息的宣传诱惑。甚至有美容机构宣称可通过“借他人身份证”的方式给学生贷款。

“有的平台向消费者宣传利率3%,但实际上说的是月利率,年化利率已达36%。”吴梦凯说,“美容贷”的服务息费往往不透明,定价过高,消费者难以了解真实情况。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分期付款时,往往以低息吸引消费者,实际上利息远远高于国家规定的贷款利率。有的平台宣称无利息,实际上会收取各种手续费。

有前医美机构员工透露,医美机构“引诱”客户签贷款单的步骤大致是:面诊后先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给客户制造紧张和焦虑,然后开始推荐各种各样的产品和方案;让多名经理一拥而上,先算产品和服务的原价,然后再辅以眼花缭乱的打折;最后,趁着消费者还在“蒙圈”的时候,引诱签下贷款单。

“在一些不正规的医美机构中月利率超过5%的贷款是很常见的,明显违反了相关规定。”上述员工说,其实不少常用的网贷App都有“美容贷”的身影,医美机构会和这些网贷平台另外签订合同,利用网贷平台骗取消费者的信任,实际上背后的真正出借人是医美机构。

  规范医疗美容服务

  强化消费维权意识

针对医疗美容行业存在的问题,早在2017年至2018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七部门就联合部署开展了为期一年的严厉打击非法医疗美容专项行动。2020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

2021年6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文倡议规范医疗美容相关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要求金融机构不与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开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医疗美容机构客户提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多次印发通知,不得引诱大学生超前消费。2021年2月,原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大学生网贷业务监督管理,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网络贷款,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不得采取虚假、引人误解或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2021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的通知》,要求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贷”及类似广告。

多重禁令之下,“美容贷”乱象缘何依然存在?受访专家认为,根源在于高利率背后的高收益。

连大有说,要治理此类乱象,健全医美相关法律体系、规范医疗美容服务刻不容缓。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联动监管机制;还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医美方面的知识,提升消费者的辨识能力,强化消费维权意识。

“消费者应增强医美风险意识,在选择‘美容贷’或者其他消费贷的时候,应充分了解贷款的风险和后果。”吴梦凯提醒,不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作出决策,还要在贷款时确认贷款机构是否具备相关资质,以及贷款利率是否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标准。(记者 温远灏)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 / 刘洁琼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西平县警方破获共享电动车电瓶被盗案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发布 推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组合拳”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