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警惕网络诈骗“坑老”,需怀揣“三颗心”

    点击量:26053

新华网记者 马若虎

最近,不少网友反映,家里的老人收到不明快递寄送的蟹卡,等尝试扫码领取螃蟹时,却发现背后是骗子的圈套。

近年来,这种利用数字技术设下的骗局层出不穷,随着老年人触网程度越深,针对他们的精准围猎套路也越来越多。

为了“坑”老,骗子们打出了“三张牌”。

一是“情感牌”。有的主播利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在直播间里扮演孝子孝女形象,对老年人关怀备至,甚至演“苦情戏”,比如自己的身世如何可怜、父母如何辛苦。不少老年人被感动,心甘情愿地掏腰包,“主播说啥都信”。

二是“焦虑牌”。一些骗子瞄准老年人的健康需求,通过免费送小礼品、搞义诊、办讲座等方式,推销所谓“祖传秘方”“特效保健品”,诱骗老年人购买投资,随后卷款跑路。这类骗局并不新鲜,但依附于互联网无孔不入的渗入,老年人极易中招。

三是“技术牌”。有些不法分子钻了老年人对互联网技术不甚了解的空子,利用头像、个性签名等,制作“高仿号”假冒公检法人员、亲朋好友,诱骗老年人点击不明链接、按要求操作等。有的老年人很难辨认真假,最终陷入骗局。

骗子的“三张牌”,要么定向迎合老年人的需求,要么精确瞄准老年人的知识盲点,可谓处心积虑、套路满满。应对这“三张牌”,帮老年人避开数字陷阱,要怀揣“三颗心”。

新华网评:警惕网络诈骗“坑老”,需怀揣“三颗心”

关心多一点。部分老年人退休后生活圈子变小,子女忙于工作沟通少,因此沉迷于刷短视频看直播,在网上寻找归属感,对主播产生依赖感。作为子女,要在父母身上多花点时间,多倾听、多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全社会应引导老年人多与家人、朋友交流,避免孤独和失落感;不仅关注他们的日常生活,还要关注他们的精神情感需求,提供更多的关爱。

耐心多一点。针对父母防诈意识和技术知识的欠缺,子女要用耐下心来、细之又细的沟通和交流,反复给他们讲数字应用的知识、安全上网的知识、手机操作的知识,让他们学会避开“坑”,更加安全地跟上时代、用好技术。全社会应多一些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反诈技能宣传,多一些适老化改造,让他们浏览新闻更轻松,线上购物更简单。

责任心多一点。帮老年人避开数字陷阱,既是为人子女的义务本分,也是这个社会应有的人道关怀。防范意识不可无,关爱关心不可少,但依法重拳打击更不能缺。同时,面对诈骗手段不断升级,相应的技术手段更新速度也要加快,坚持关口前移,把预防措施做在前面;要维护清朗的网络环境,畅通老年人的消费维权渠道。

“反诈网”织得密一些,网络诈骗施展空间就小一些,老年人的受骗风险就低一些。他们更舒心,我们更安心。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新华网

责任编辑 / 刘洁琼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提请二审 增加坚定文化自信等内容

下一篇:被犬咬伤女童家属筹款两百万元后争议频发 个人求助筹款应该如何规范?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