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22123
□ 罗志华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集中曝光十起“神医神药”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在商业广告中冒充专家或名医开展宣传、发布未经审查的药品广告、虚构或夸大保健食品功效等形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医药是直接关系到老百姓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大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老百姓患病后或迷信偏方,或因病急乱投医等,让“神医神药”颇有市场。然而,“神医神药”都是伪医学,不仅会让患者遭受经济损失,还会耽误患者接受正规诊疗,贻误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对“神医神药”亟须整治。
从“神医神药”运作机制来看,无论是过去在电线杆上贴小广告、在电视上“狂轰滥炸”,还是当前在网上发帖引流、在直播间疯狂推介,其无不以虚假广告为媒介。因此,虚假广告可谓“神医神药”的“传声筒”“扩音器”。就此而言,把发布虚假广告这个环节斩断,就能够击中“神医神药”的要害,使其哑然失声。如此一来,其对老百姓造成的危害也能大幅降低。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深入开展“铁拳”行动时,将“神医神药”虚假网络广告作为重点予以打击治理,此次曝光的案例也体现了这一点。同时,这些案例也颇具启示意义:一方面启示基层执法部门要准确把握当前监管重心,提升技术甄别打击能力,提高治理“神医神药”违法广告的效能;另一方面也启示互联网平台要切实把好广告审核关,不给“神医神药”侵占网络空间以机会,这既是平台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也是其应尽的社会责任。
总之,对于“神医神药”违法广告乱象,只有监管部门和网络平台协同共治,合力将“神医神药”拉下“神坛”,才能守护好老百姓的健康权益。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法治日报-法治网
责任编辑 / 杨盼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用法治力量严惩网络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