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舆县“三园”引擎:三链共舞,托起强县富民新图景

    点击量:134

全媒体记者 朱建峰 通讯员 李磊 王勇

七月的平舆,骄阳似火。泰普森户外用品有限公司宽敞的车间内,千余名工人有条不紊忙碌着,手中缝纫机针脚细密如雨。成品车间里,赶制的帐篷、户外家具,即将远赴海外。

十公里外的西洋店镇后贾营村“共同富裕加工园”,华东户外加工点负责人李昌友正带着乡亲们,将新完工的一批藤编躺椅、精致茶几小心翼翼地搬上货车。在舆丰万纳供应链公司的快递分拣中心,传送带将标注着全国各城市地址的包裹源源不断地送入中通物流的货厢,平舆制造由此奔赴大江南北。

平舆县“三园”引擎:三链共舞,托起强县富民新图景

县园强链:龙头高昂,舞动全球

平舆县工业园区的崛起,并非偶然的产业聚集。其背后是一套精准的“强链”逻辑——筑巢引凤,以龙头企业的磁吸效应,重塑县域经济筋骨。

泰普森的故事正是此战略的生动诠释。从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机遇,到如今拥有自主研发设计中心,产品远销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泰普森、华东户外等户外骨干“链主”不仅自身壮大,更如强力引擎,带动了本地一大批配套小微企业协同发展。缝纫线、五金件、包装印刷……一条服务于户外休闲用品的完整产业链在园区内日益丰满,抗风险能力与日俱增。

同样在县园版图上,刚刚投入使用的平舆县电商产业园大厦扮演着另一重关键角色。它如同区域经济的“循环加速器”,依托其高效的电商,不仅服务于园区内企业,更将服务半径辐射至全县“三园”。藤编、户外等产品借由其搭建的“快车道”,得以高效触达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物流链的畅通,如同为产业血脉注入了强心剂,直接盘活了区域经济的“微循环”。

平舆县“三园”引擎:三链共舞,托起强县富民新图景

乡园延链:星火燎原,富美同频

平舆的目标,不止于点亮县城的工业星辰,更在于将产业之火引向广袤乡野,照亮共同富裕之路。“乡村振兴产业园”的构想应运而生,位于阳城镇马刘村的乡村振兴产业园,正是这燎原星火中的一簇。

在阳城镇马刘村大自然木业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与木材清香交织。二百多名工人在各自工位上专注操作,原木经过切割、打磨、压合,蝶变为平整的板材。目光越过厂区,对面二期工地上,钢构骨架已巍然矗立,焊花四溅如星雨。“二期一开,我们年加工能力能冲上二十万方,年产值达到5亿元,在豫南这片,可就真站住脚了!”企业负责人唐喜鸿声音洪亮。

大自然木业的崛起,深植于平舆及周边地区丰富的林业资源禀赋。企业立足本地杨树等速生林木资源,专注于板材的初级和精深加工。一期项目的稳定运营,不仅吸纳了本村及周边二百多名劳动力稳定就业。今年已经69岁的村民王小聘已经在这家企业工作了多年,每月能拿到4、5千元,去年孙子结婚,她一次性拿出二十万,这一下在当地方圆十里炸开了锅。阳城镇乡村振兴产业园吸引了本地和周边上蔡、汝南三县的农民工,仅2024年就发放工资就达85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园如同一块磁石,吸引了关联配套企业向马刘村聚集。眼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二期工程,标志着其从单一加工厂向规模化、现代化板材产业基地的跃升。“二十万方”的产能目标一旦实现,将使其跃居豫南地区木业版图的重要一极。乡园,真正成为连接城乡、融合工农、承载乡愁与希望的新载体。

平舆县“三园”引擎:三链共舞,托起强县富民新图景

村园固链:沃土深耕,强基致远

强县富民之基,根在乡村。平舆的“三园”图谱中,“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扮演着固本培元的关键角色。遍布全县各个乡村的村级共同富裕加工园,则将强县富民的触角伸向平舆的每一个角落。

后贾营村的故事始于“藤编”这门传统手艺的唤醒。县里引入龙头企业华东户外在县城设立总厂负责研发设计、质量把控、市场开拓,同时将部分适合分散加工的生产环节,有序下沉至像西洋潭这样的村庄加工点。李昌友的加工点便是受益者之一。村民农闲时在家门口就能参与藤编制作,计件取酬,既不耽误农时,又能稳定增收。龙头企业提供统一原料、技术指导和订单保障,解决了村民“做什么、怎么做、卖给谁”的难题。

“以前守着几亩地,农闲就干瞪眼。现在好了,厂里把料送上门,学几次就会编,计件算钱,手快的一个月能多挣三四千!”村民刘翠香手上藤条翻飞,话语间洋溢着满足。这种“总部在县、车间在镇、加工在村”的模式,巧妙地将产业链的触角延伸至农户家中,实现了企业降本增效、村民就业增收、传统工艺焕新的“三赢”。

村园的核心价值在于“固链”——稳固产业链最前端的资源基础,强化初级加工能力,并作为承接县园龙头企业配套需求的坚实支点。舆丰万纳负责人介绍,他们目前已经在全县布200多个加工点,带动3000人就业,生产各类收纳箱,既能通过舆丰万纳的物流网络发往全国市场,也可通过义乌走向全球。村园的发展,夯实了产业链的根基,使得整个“三园”体系更加稳健、更具韧性。

平舆县“三园”引擎:三链共舞,托起强县富民新图景

三园共舞,织就平舆振兴经纬

平舆的“三园”建设,绝非孤立的空间布局,而是一套精心设计的产业生态系统工程。县园是“强链”的引擎,以龙头企业牵引方向、提升能级;乡园是“延链”的纽带,将产业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激活乡村潜能;村园是“固链”的基石,立足资源禀赋,夯实初级加工,支撑体系稳健运行。三园之间,要素如活水般自由流动,县园为乡园、村园提供订单、技术、品牌和市场;乡园、村园为县园提供初级产品、劳动力保障和配套服务。而平舆县新建的电商大厦,已经入驻电商平台企业20多家,连通亚马逊等国际贸易平台,则如同高效的“循环泵”,确保物流、信息流在三园间畅行无阻。这种深度的耦合共生,构筑起平舆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园”战略实施数载,其强县富民的答卷沉甸甸。统计显示,依托“三园”载体,平舆县近年来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显著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领跑周边县域。更直观的变化写在百姓的生活里,在泰普森车间,技术工郑志利当上了车间主管,在县城买了新房,供孩子上了大学;在后贾营村藤编点,留守妇女陈玉梅第一次有了自己名下的工资卡;大自然木业的生产车间里,原本外出打工的马刘村村民王榄选择返乡就业,“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在外面漂着强多了!”无数个体的命运轨迹因“三园”而改写,汇聚成平舆大地最动人的振兴图景。

当泰普森的缝纫声、后贾营村的藤条劈啪声、大自然木业的机器轰鸣声、舆丰万纳物流车的引擎声在平舆大地上交响,这已不仅仅是产业的律动,这是传统农区向现代化奋楫扬帆的号角,是一个并无特殊资源禀赋农业县在创新路径下焕发出的时代强音,更是“强县”与“富民”双重目标在协同发展逻辑下实现的完美共振。

平舆县委书记刘飞充满信心地说:“平舆县的三园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目前县委、县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是推进三园建设由体量规模的扩张向质量效益的提升。”三园共舞,链动城乡,平舆以扎实步履证明:在中部县域崛起的大潮中,立足本土、贯通三产、惠及万家的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广,越走越亮堂。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朱建峰

审核 / 汤越

终审 / 赵俊峰

上一篇:平舆县阳城镇:干群齐心抗旱保秋 共筑丰收希望

下一篇: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优秀学子走进平舆一高开展学习经验分享交流会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