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眼睛的“骗局” 四招教你逆转假性近视

    点击量:949

近日

一则关于“男子佩戴近视眼镜多年

摘镜8年后经医院检查

发现是假性近视”

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

究竟什么是假性近视?

得了之后还能恢复吗?

很多人可能有过类似体验

连续几天加班或疯狂刷剧后

突然觉得看远处有点模糊

心里一沉

下意识觉得自己要戴眼镜了

其实

成年人突然出现的视力模糊

未必是真性近视

很可能是“假性近视”在作祟

这是身体给你亮起的“用眼过度预警灯”

  什么是假性近视

假性近视,学名“调节性近视”,可以理解为眼睛设置的“一场戏”。

我们的眼睛里有一圈名为“睫状肌”的调焦肌肉。它就像相机的调焦马达,通过收缩和放松来调节晶状体的屈光力,让我们能清晰看到远近距离的物体。当我们长时间看手机、看书或使用电脑时,睫状肌就在“持续加班”,导致它过度紧张甚至“抽筋”,无法放松。这会使晶状体被迫变厚,看远处时就会模糊不清。

关键在于,这场“戏”是可逆的!只要及时干预,视力有望恢复。但若放任不管,假性近视就可能“假戏真做”,发展成真性近视,那时可就难以挽回了。

  真近视还是假近视

  两个方法自测

当视力开始模糊,先别急着去配镜。用两个简单的方法先给自己做个初步判断:

  1、休息后观察法:这是最直接的方法。放下手机,闭上眼休息半小时,或者走到窗边好好远眺一会儿绿色植物。如果之后感觉看东西清楚点了,那很可能是假性近视在作祟。

  2、散瞳验光法:要想得到确切答案,还是得去医院眼科做散瞳验光。医生会用药水让你的睫状肌彻底放松,排除了肌肉紧张的因素后,还能测出的近视度数就是真性近视了。这就像是让过度紧张的肌肉“强制休息”,露出视力的“真面目”。

  假性近视的三大“元凶”

“睫状肌”的调焦肌肉就像一根橡皮筋,绷得太紧、太久,就会“抽筋”,暂时失去弹性,从而让你看远处时一片模糊。

  1、近距离用眼过度

你有没有长时间躺在沙发上刷手机,甚至关灯后躲进被窝追剧,一整天都保持着同一个姿势。这些时候,眼睛睫状肌都处在高度紧张的收缩状态,就像拉久的橡皮筋暂时失去弹性。

  2、眼睛在“摸黑”干活

在昏暗的光线下,你的瞳孔会拼命放大想多吸收一点光,为了配合瞳孔,睫状肌也得更卖力地调整焦距。这就好比在光线不足的房间里寻找一个小物件,你会不自觉地眯起眼、皱起眉,眼睛特别累。长此以往,眼胀、头痛这些预警信号就会找上门。

  3、把眼睛当成“永动机”

我们的眼睛需要张弛有度。有研究指出,连续专注用眼超过20分钟,睫状肌的收缩就接近极限;超过40分钟,它的调节能力会直接打个对折,这时看东西开始模糊,就是眼睛在举红牌抗议了。

  四招教你逆转假性近视

如果判断是假性近视,那可要抓住视力的“黄金挽回期”。

  20-20-20法则

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就抬头看20英尺(约6米)外的东西至少20秒。别小看这短短的20秒,它能让持续紧张的睫状肌得到瞬间的放松。

  拥抱户外光线

自然光线可以刺激视网膜释放多巴胺,这种物质能帮助延缓眼轴增长。不一定非要运动,哪怕只是在户外走走,让眼睛接受自然光的沐浴,都大有裨益。

  给眼睛做套“保健操”

小时候做的眼保健操就有用,重点按摩睛明、攒竹、太阳、四白等穴位。试试用指腹轻轻在眼眶周围打圈,也能有效缓解疲劳。

  睡饱觉 给眼睛“充好电”

小学生每天睡足10小时,初中生9小时,成年人也尽量保证7小时以上优质睡眠。睡眠不足,眼球的巩膜组织弹性会下降,更容易近视。

  避免这些“伪科学”陷阱

在保护视力的路上,警惕这些常见的“坑”:

  “绿色壁纸护眼”绿色本身不护眼,关键是“远眺”这个动作让肌肉放松了。

  “护眼模式=熬夜许可证”护眼模式只是减少了部分蓝光,并不能抵消长时间用眼带来的聚焦疲劳。

  “假性近视不用管,长大就好”这是最危险的误解!青少年的近视度数可能以每年50-150度的速度增长,拖延等于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假性近视是眼睛发出的最后警告

也是视力保护的黄金窗口期

通过科学干预

完全有可能避免戴眼镜

如果发现视力下降

特别是时好时坏

请及时就医检查

别让眼睛“假戏”真做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气温骤降突然腹痛腹泻?警惕肠易激综合征

下一篇:深秋嗓子总有异物感?医生提醒小心扁桃体结石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