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548
全媒体记者 蒋卫芳 李肃肃 通讯员 李沐佳
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安全的物品,可能正在悄悄释放“隐形健康杀手”——甲醛。从孩子的玩具、夏季凉席,到手机壳、快递纸箱,甲醛的身影无处不在。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不仅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更有可能致癌。记者带您揭开这些日常物品背后的甲醛隐患,并邀请专家为您提供实用防护指南,守护家人健康。
根据专业机构的实验数据,部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捏捏乐”玩具,以及一些小作坊为降低成本使用工业胶水制作的手机壳,都存在甲醛和苯系物超标的问题。尤其在手机发热时,刺鼻气味会更加明显。夏季常用的凉席,因生产过程中的消毒、漂白工艺,以及双面凉席制作时使用的胶水,也可能成为甲醛的藏身之处。毛绒玩具的甲醛主要来源于表面纺织品中添加的柔软剂、固色剂等化学助剂,通常颜色越鲜艳的毛绒玩具甲醛含量可能越高。此外,老人常喜欢囤积的快递纸箱,在生产过程中因使用含甲醛的胶黏剂、防水涂层或劣质包装材料,同样可能存在甲醛隐患。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副院长、儿内四科主任李战华介绍,甲醛是孩子健康的“隐形杀手”。短期接触可能导致孩子频繁咳嗽、打喷嚏、揉眼睛,甚至诱发鼻炎和哮喘;长期暴露可能干扰免疫系统,导致孩子反复生病,影响神经系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烦躁等问题,严重时还可能损害造血功能,增加健康风险。
生活中许多物品都可能含有甲醛,例如新装修房屋中的涂料、墙纸胶水,新买的衣柜、书桌等木质家具,孩子的劣质玩具、彩色绘本、印花衣物,以及地板胶、窗帘布艺等。
李战华建议,新房应通风3-6个月再入住,日常生活中要多开窗,可使用空气净化器辅助去除甲醛。为孩子挑选日常用品时,应优先选择无异味、有环保认证的产品,从源头减少甲醛接触风险,避免这看不见的健康隐患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家人。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具备质量认证的产品,对气味刺鼻的物品要特别谨慎。新购买的物品,尤其是儿童玩具和贴身用品,应充分通风晾晒后再使用。同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严格把控产品质量,从源头上杜绝甲醛超标产品流入市场,切实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编辑 詹云清)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詹云清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换季不生病 收好这份饮食速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