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中医院:助力早产宝宝成长 早干预早康复

    点击量:1150

全媒体记者 梁翊韬 通讯员 陆若希

早产儿、高危儿从出生那一刻起,就牵动着爸爸妈妈的心。“孩子没啥毛病,能吃能喝的就是长得慢了点,长大就好了。”这是一些老年人对早产儿、高危儿的评价。但其实在后期生长过程中,早产儿、高危儿可能会出现运动、吞咽、认知、心理、行为及神经发育等障碍问题。

驻马店市中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医生蒋志恒表示,随着现代人们对儿童保健认识的不断加深,许多年轻的父母们摒弃了这种坐等观望的做法,选择了科学的健康管理,进行早期评估和干预。

月月是一名早产儿,胎龄31周,其妈妈因妊娠高血压、血糖高而让小月月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宝宝早产出生后经新生儿监护室治疗后就回到农村老家了,直到半岁时奶奶才带来我院儿童保健康复科进行第一次儿童保健筛查。

当时小月月俯卧位抬头达不到90°,不会自主翻身,不会主动抓玩具,坐位全前倾,扶站屈髋屈膝尖足不能支撑体重。当时就给奶奶讲了小月月的基本情况,建议进一步检查并介入康复训练。

一个月后,医生通过登记的联系方式联系到月月家,询问了一下宝宝的情况,发现跟上个月的情况差不多,建议其进一步检查和进行康复训练,妈妈又因没有时间再次拒绝。

直到患儿11月龄时,妈妈再次来门诊筛查体检,经综合评估小月月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认知能力均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妈妈开始担心了,赶紧给宝宝申请康复治疗。

根据相关检查及综合评估结果,给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运动能力、上肢精细协调能力、肌张力障碍、认知语言能力、异常姿势的纠正、坐位及站立位平衡协调能力等训练,并制定了近远期的康复目标。经过1个月的综合治疗完成了近期康复目标,小月月可全脚掌着地,行走自如了。

蒋志恒科普,早产宝宝属于高危儿,因为他们面临脑损伤的高风险,可能导致运动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缓、协调注意能力差、学业困难等问题,脑瘫风险较高,但脑瘫的诊断需在孩子1岁后进行,因此1岁前的随访观察、早期干预和家庭疗育至关重要。

婴幼儿大脑具有易损性和强大的可塑性,类似于城市的道路系统,可以通过“大脑可塑性”或“功能代偿”重建受损区域的功能连接。早期干预旨在利用这种可塑性,帮助大脑重新建立连接,关键在于“早期”和“精准”。5岁前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如2-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期,3-5岁是词汇和数字概念发展期。精准的早期干预对认知类脑损伤儿童效果显著,但若只重视早期而忽视精准,效果会大打折扣。

蒋志恒提醒,早产儿的爸爸妈妈一定要关注宝宝的各个领域的发育状况,高危儿可以定期至儿保科随诊,例如半岁前每月进行一次发育评估,半岁到一岁每两个月评估一次,一岁到两岁每三个月评估一次。如果没有进行定期评估的早产儿,一旦发现发育异常应及时就诊,切莫等待观望。(编辑 李宗文)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上一篇:肿瘤会遗传吗?

下一篇:推进健康河南建设 三项“清单”领方向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