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量:436
全媒体记者 韩冰 通讯员 吴芳芳 张雪凝
王先生今年57岁,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作为家里的“老大哥”,王先生每年春节,都热衷于张罗丰盛的年夜饭。今年也不例外,外加每天与亲朋好友把酒言欢,假期过得惬意极了。可就在春节后,王先生上厕所时发现大便上带着一丝丝鲜红色的血,他心想可能是吃得太辣或上火导致的,可接下来的几天,血丝时不时出现,虽然量不大,也没有腹痛、腹胀、恶心或呕吐等其他不适,但他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他回想起一年前曾做过一次肠镜检查,发现结肠里长了多个息肉,病理活检显示为绒毛状-管状腺瘤。
绒毛由于当时没有明显症状,王先生并没有放在心上,这次便血让他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家人的催促下,他再次来到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就诊,在医院消化一胃肠内科主任医师宋红杰经过详细问诊和查体,发现王先生的腹部虽然有些轻压痛,但没有明显的反跳痛或肌紧张,整体情况还算稳定,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宋红杰建议他进行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就是通过肛门插入一根软管,通过软管前端的“摄像头”查看整个大肠的技术。肠镜进入肠道后,能清晰地观察整个肠道内壁,小到1—2mm、像小米那么大的东西也能看得见。肠镜检查显示,不仅结肠内的息肉比之前更多了,直肠部位也出现了肿物,这让王先生有些忧心。
结直肠多发息肉是指结直肠粘膜上出现的突出于肠腔的隆起样病变,且数量多于一个。通俗地讲就是大肠里长了一些“肉疙瘩”。息肉较小时,大多无症状表现。随着息肉生长,部分患者可有腹痛、腹泻、便血,大便中含有黏液等症状。
虽然大多数肠道息肉是良性的,但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治疗,部分息肉可能会逐渐增大,甚至发生癌变。一般将肠道内息肉的性质分为两种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炎症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癌变风险较低。肿瘤性息肉与癌发生关系密切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性息肉和锯齿状病变,腺瘤性息肉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但绒毛状腺瘤的癌变风险较高。锯齿状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HP)、无蒂锯齿状病变(SSL)和传统锯齿状腺瘤(TSA)。一般HP不具有恶变潜能,而SSL和TSA可通过锯齿状途径癌变。
一般来说,医生会建议所有腺瘤性息肉都尽早切除,因为这些息肉有癌变的风险。而像王先生这样已经发现绒毛状腺瘤的患者,更需要重视,因为它的癌变概率比普通息肉高很多。经过详细的讨论,宋红杰建议王先生,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这种手术方式不需要开刀,而是通过肠镜,将息肉电切或套扎切除,对于大多数非恶性的息肉来说,这是较为安全、创伤较小的治疗方式。手术当天,王先生在麻醉状态下接受了手术,结直肠息肉都做了内镜下完整切除,并将可疑病变的组织送去病理检查。
王先生术后很快清醒,接受了营养支持、补液、止痛和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几天后,他的饮食和大小便也恢复了正常,未再出现便血或其他不适,直肠肿物术后病理仍然提示绒毛状-管状腺瘤,没有癌变的表现,王先生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为防止息肉复发,医生建议增加膳食纤维、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编辑 李宗文)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广视网、驻马店融媒、驻马店网络问政、掌上驻马店、驻马店头条、驻马店广播电视台)”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凡是本网原创的作品,拒绝任何不保留版权的转载,如需转载请标注来源并添加本文链接,否则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来源 / 驻马店广视网
责任编辑 / 李宗文
审核 / 李俊杰 刘晓明
终审 / 平筠
下一篇:如何防治胆汁反流型胃炎